每日經濟新聞 2015-12-16 23:39:10
一位券商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不到一個月時間,很多金屬企業陸續宣布減產,后面肯定會有新的金屬品類企業加入,目前,銅、鋁、鉛、鋅、錫和鎳等基本金屬中,只有錫、鉛企業尚未宣布減產。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劉燦邦
中國鎳生產企業聯絡小組于11月27日發出聲明,提出2015年12月計劃減產1.5萬噸鎳金屬量,2016年計劃削減鎳金屬產量不少于20%。這一聯合減產計劃也于近日得到鎳鐵企業的響應。12月15日,11家國內主要鎳鐵企業發表《中國中、高鎳鐵企業倡議書》,聲明不參與低價竟銷,同時計劃減少產量,2016年根據自身計劃減產鎳金屬量不少于20%。
事實上,由于鎳鐵的品位有低、中高不定,比如低鎳鐵含鎳量2%以下,中鎳鐵4%-8%,高鎳鐵10%-15%,此次鎳鐵企業宣布減產的鎳金屬量是指折算成100%的鎳量,比如鎳含量10%的高鎳鐵產量100萬噸 ,折合金屬量10萬噸。據了解,此次承諾減產的鎳鐵企業包括宿遷翔翔實業、遼寧寶鉑科技等。
一位券商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不到一個月時間,很多金屬企業陸續宣布減產,后面肯定會有新的金屬品類企業加入,目前,銅、鋁、鉛、鋅、錫和鎳等基本金屬中,只有錫、鉛企業尚未宣布減產。
鎳鐵下游需求低迷
卓創資訊分析師許海濱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鎳價處于低位,主要還是下游需求的疲弱所引發的。事實上,鎳鐵下游產業主要是是不銹鋼,2015年以來,不銹鋼行業景氣程度仍在下滑,依舊處于產能去化階段,且目前來看不銹鋼行業尚未看到景氣周期的拐點。
國內主要不銹鋼上市公司包括太鋼不銹和酒鋼宏興,太鋼不銹今年前三季度共實現收入520.02億元,凈利潤為虧損8.28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4.05%和299.74%;酒鋼宏興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32.9億元,同比下降46.86%;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為虧損35.27億元,去年同期虧損1.36億元。
上述券商人士則向記者表示,由于下游不銹鋼行業需求低迷,上游鎳冶煉企業在鎳價不斷走低的情況下,已提出減產計劃,處在產業鏈中間的鎳鐵企業同樣不能幸免,對于企業而言減,產也是一種自救行為。
東證期貨的研報稱,從開工率來看,目前河北、內蒙古和江蘇三地的鎳鐵廠開工率仍有下降趨勢,河北地區開工率已不足10%,說明有大批中小廠已經停產。另外,由于海外鎳鐵成本優勢日趨明顯,今年以來,國內進口鎳鐵數量大幅攀升,這將進一步壓縮國內鎳鐵廠的生存空間。
對于減產究竟能起到多大效果,許海濱持謹慎態度。他對記者表示,“在下游需求沒有明顯改善前,鎳企聯合減產所起到的作用短期內應該會比較有限,而且市場對于鎳企減產的落實也存在一定的懷疑。”
東證期貨則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國內中小鎳鐵廠的產能或得到快速出清,不過從開工率曲線中可以看出,這些鎳鐵廠的產能具有一定彈性,市場略有轉好時,開工率迅速回升,這種間歇性停產復產目前也是產能出清的阻礙之一。
錫、鉛企業暫未宣布減產
主要基本金屬中,鋅、鋁、銅、鎳企業均陸續宣布了減產計劃,那么是否會有其它金屬繼續加入這一隊伍呢?
“當然有可能,現在不到一個月時間看到了很多金屬減產的消息,后面陸陸續續肯定有新的金屬加入,也許最先是行業宣布減產,之后就會出來企業減產的消息。”上述券商人士認為,目前國家宏觀調控的一個大方向就是供給側改革,對于有色這樣的傳統產業而言唯一的途徑就是減產、去產能。
該人士向記者表示,在銅、鋁、鉛、鋅、錫和鎳等基本金屬中,目前還沒有聽到鉛要減產的消息,但是由于鋅鉛伴生性很強,鋅已經宣布要減產,基本上就可以認為鉛也會減產,“剩下的就只有錫了。”
當記者問及錫企是否也會成立類似的減產聯盟時,另一位券商人士向記者表示,如果能夠維持正常利潤,對企業而言,減產是沒有意義的。“錫現在需求一般,也不是特別好,因為錫價這幾年跌得也很多,不敢給它很高的預期,如果價格相對穩定、不再往下跌就已是一個比較好的結果。”
16日數據顯示,隔夜倫錫小幅收跌,報14555美元/噸,下跌0.38%,分析人士認為,這主要是受美元指數走強及美聯儲升息憂慮打壓所致。方正中期期貨認為,總體來看,短期錫價走勢或將震蕩偏弱。
A股錫行業的主要上市公司為錫業股份(000960),不過繼去年扭虧之后,錫業股份今年再度陷入虧損,前三季度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為-7.23億元。
上述券商人士認為,這種情況下,雖然很難預測其他金屬減產計劃什么時候出,不過“慢慢可能都會有”,但該人士也強調,對于有色行業而言,過剩產能的淘汰和出清是有意義的,有色行業的供給側改革還要看后續落實情況,“不過從目前已公布減產的行業來看,實際操作性的落實還沒有看到,減產效果怎樣暫時也難以評價。”
編輯:彭水萍 審核:宋思艱 終審:靳水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