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2-04 00:05:49
今年以來,監管機構在規范券商行為方面打出了一系列有威懾力的重拳。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胡敏超
每經實習記者 胡敏超
太平洋(601099,收盤價9.42元)12月2日發布公告稱,公司在沒有得到中登公司允許的前提下,私自開設非現場開戶創新業務。因此,太平洋非現場開戶業務資格被暫停一個月,不得通過非現場方式辦理A股、B股、封閉式基金賬戶新開戶業務。
有業內人士指出,當非現場開戶逐漸成為券商經紀業務的主要業態時,該業務暫停短期內對公司還是會有影響。
中登公司作為結算服務性機構,對券商的監督只是規范券商業務的冰山一角。今年以來,監管機構在規范券商行為方面打出了一系列有威懾力的重拳。
大券商成重災區 處罰力度大
今年下半年以來,最常聽到的券商消息,莫過于幾家券商一起“出事”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2015年上市券商披露的公告和Choice統計數據后發現,今年以來,共有14家上市券商披露了公司或關聯方違規受處罰,甚至被立案調查的情況,而2014年僅涉及2家上市券商。
據證券業協會披露的2014年券商資產排名,這14家上市券商除國金排在第41位外,其他都排在前26位。值得一提的是,前十大券商中有8家位列其中,大型券商成為違規被處罰的重災區。
處理違規的監管主力為證監會。此外,北京證監局處理了方正證券和東興證券,上海證券交易所處理了西南證券的股東。
從被處罰或立案的當事方來看,或涉及上市券商自身,或涉及公司相關高管、公司股東、公司其他關聯方和公司控股參股公司。2015年以來共出現53次處罰或調查,11家上市券商因自身原因被處罰或立案總計22次。值得一提的是,24個自然人被處罰。方正證券最“受傷”,涉及14個當事方。
記者發現,從券商披露的被立案調查或被處罰的情況來看,今年下半年以來的監管呈現兩大特點:
一、證監會加大了對專項業務的集中式立案或處罰。如2015年8月26日,方正證券、海通證券、廣發證券和華泰證券均公告披露,公司于2015年8月24日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因公司涉嫌未按規定審查、了解客戶身份等違法違規行為,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2015年9月12日,上述四家上市公司又均披露了被處罰的情況。最近的一次,國信證券、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公告披露,公司在11月26日接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原因都是兩融業務違規。
二、證監會處罰力度加強。從上市券商公布的早期處罰類型來看,多為公開批評、公開譴責、整改通知等,而今年下半年查處的幾起案件都定性為公開處罰。值得一提的,2015年9月證監會對方正證券、海通證券、廣發證券和華泰證券四大券商的罰沒金額合計達2.4億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