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03 01:23:50
SEC批準的眾籌新規有兩大亮點:一是允許企業向小投資者進行最高100萬美元的股權眾籌。在保護小投資者和為小企業創造融資便利方面取得平衡。
每經編輯 余豐慧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10月30日批準法規,規范企業通過互聯網進行股權眾籌的活動,使企業100萬美元以下的較小額募資更為便利,免去了初創公司200萬美元以下募資的高成本。
SEC批準的眾籌新規有兩大亮點:一是允許企業向小投資者進行最高100萬美元的股權眾籌。在保護小投資者和為小企業創造融資便利方面取得平衡。
根據SEC規定,美國企業可在12個月內通過互聯網進行不超過100萬美元的小額股權眾籌。若投資者年收入或個人資產凈值不超過10萬美元,則在12個月內的最高股權眾籌投資額為2000美元;若投資者年收入和資產凈值至少10萬美元,則12個月內的最高股權眾籌投資額為10萬美元。
這一規定,既防范了10萬美元以下年收入者冒過大股權投資的風險,又大膽放開10萬美元以上投資者的投資限制,使其風險承擔能力與其收入匹配,特別是向低收入者放開投資股權眾籌項目限制,對于籌資者和投資者都是利好。
亮點之二是初創公司的募股融資規模若不足200萬美元,則不必遞交正式的審計文件,避免產生對小公司過高的成本。
這不是降低門檻的問題,而是徹底取締所有門檻的問題。這個初創公司節約了時間成本,節約了費用成本,消除了與監管部門打交道的交易成本等,提高了投資效率,這對股權眾籌企業是實實在在的利好。
這條規定被美國業界稱為真正最大的進步:首次利用股權眾籌募資的企業將不必為了正式的審計而準備自己的財務記錄。令業界意外的是,此前沒有任何這一豁免的暗示,這是很有建設性的變化。
美國SEC鼓勵互聯網金融創新,不是輕易隨便設置注冊資本、投資者準入等門檻,而是不斷放開市場,實實在在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便利,為投資者投資提供較大空間的做法是高明的。
這也許是美國成為金融業最為發達、世界金融投資集聚地的秘訣所在,即始終樹立敬畏市場、開放經濟、給企業投資者提供市場化最為便利高效的籌資投資環境思維,來實施金融監管。采取事中事后監管,把風險預防責任留給監管部門去亡羊補牢,而不是“一刀切”采取事前設置一個門檻,把所有市場主體全部堵在門外,自己監管上清閑了,把風險責任推給了企業和投資者,最終扼殺了創新、封閉了市場,毀掉了生機勃勃的市場經濟活力。
美國SEC鼓勵互聯網金融創新,進一步放開股權眾籌融資企業與投資者門檻開放的做法值得借鑒。以筆者看,可將美國SEC對股權眾籌監管的最新法規搬過來。
筆者建議,央行等十部門已經出臺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需進一步完善,可借鑒美國對互聯網股權眾籌融資新規的思路,抱著開放心態,降低門檻或者不設門檻、鼓勵創新的做法。
其中,對于P2P網貸平臺、股權眾籌融資、非銀網絡第三方支付等監管辦法,或正在起草,或起草完畢正在征求意見,或征求意見已經完畢的都可以考慮借鑒美國SEC對待股權眾籌監管的做法進行重新修改。
而修改的宗旨是,鼓勵創新、降低門檻、方便企業和投資者,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思路來制定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堅決防止保護守舊與落后、打壓創新和探索思維在制定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中作祟。
當然,對于眾籌融資模式業界來說,要深刻理解眾籌融資的含義,做真正的眾籌融資,而不是扭曲眾籌融資的本質含義從而釀造金融風險,給投資者帶來損失。作為投資者一定要注意眾籌融資的風險點,特別是股權眾籌融資權益性融資的風險,遵循眾籌融資的“眾”字本質,采取小額投資方式是眾籌的本意,也是防范風險的核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