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0-20 22:58:45
布萊爾也為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和發起成立亞投行“點贊”,“國家需要基礎設施,如果‘一帶一路’帶動了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合作和發展,我認為這是很好的事情。”
每經編輯|江然 丁舟洋
“當今世界充滿了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世界局勢比以往更為錯綜復雜。”韓國每經集團會長、世界知識論壇發起人張大煥,昨日(10月20日)在第十六屆世界知識論壇開幕式上表示,國際金融海嘯尚未平息,地緣政治危機四伏,正在發生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改變著我們的日常生活……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全球新局勢,今年的世界知識論壇以“繪制時代精神”為主題。
10月20日~22日,由韓國每經集團主辦的世界知識論壇在韓國首爾舉行。據悉,本次論壇由七大主線、超過90場分論壇和230位發言者組成。
中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會場了解到,包括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在內的多國前政要、全球商業和社會精英齊聚一堂,試圖以知識為媒介,為時代把脈,為世界未來發展尋覓可能的答案。
布萊爾談時代精神
撥開迷霧看清未來,離不開時代精神的指引,人們希望聆聽智者對時代精神的理解。曾在世界政壇留下重要身影的布萊爾無疑是解釋“時代精神”的最佳人選之一。
在與張大煥長達一個小時的對話中,“開放思想”始終是布萊爾論述的關鍵詞。“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逆轉,人類社會的很多問題都能在全球化過程中得到解決,而一個國家的政府保持開放的思想,就是其參與全球化的基礎。”布萊爾說道。
執政期間,布萊爾倡導“第三條道路”,主張在經濟上尋求國家干涉和自由市場之間的平衡,在資源分配上,市場與行政手段并用。在此“務實主義”的思想指導下,布萊爾在英國實施了一系列改革。
當張大煥問布萊爾“如何促成有效的改革”時,布萊爾表示,越具體的改革,越容易受阻,“我的經驗是,首次提出要改革,人們很難接受。當改革進行時,大家會看到成效,一項改革完成后,我希望做的更多。”
“對政府而言,改革最重要的是分清輕重緩急,把最重要的事情拎出來。”布萊爾表示,其次是完善政策制定;最后也是最難的,就是從政者的執行力和能力的培養,而這就要求政府保持開放的心態,不斷向優秀先例學習,“很多從政者抗拒對外學習,這是很荒謬的,就像要打造一支最優秀的足球隊,必須要外援一樣。”
世界政治格局風云變化莫測的同時,科技浪潮以不可阻擋的態勢席卷全球。在布萊爾看來,科技已改變了許多社會組織形式,面對新的技術與商業模式,政府不應隨意叫停,而是該以開放的姿態,順應時代發展。
“如果是我,會花大量時間來研究哪些科技對治理政府有用。科技在改變世界,機遇與挑戰并存。對政府來說,隨意叫停并不明智。政府應幫助社會在變化的環境下,順利運作下去。”不過布萊爾也幽默地表示,“若十多年前就有社交媒體,我可能也坐不上首相的位置了。”
中國發展全球受益
在論壇上,“中國”依然是一個高頻詞,多位重量級嘉賓都談及“中國崛起”、“一帶一路”、“亞投行”等熱點話題。
眼下,中韓關系日趨親密,不乏有聲音指出這并非美國所愿意看到的。當被問及韓國、英國等該如何妥善處理與中、美的關系時,布萊爾表示,“中國崛起將為整個世界帶來更多機會。”在他看來,21世紀屬于亞洲,尤其是在中國經濟的卓越表現下,世界不應該為此擔憂,相反,亞洲乃至全球將因中國的發展而受益。
10月19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倫敦開啟了對英國的國事訪問。就在幾天前,布萊爾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表示,習近平主席訪英將進一步推進兩國關系的深入發展,引領兩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步入“黃金10年”。
此外,布萊爾也為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和發起成立亞投行“點贊”,“國家需要基礎設施,如果‘一帶一路’帶動了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合作和發展,我認為這是很好的事情。”
眼下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加之歐洲經濟復蘇乏力,美國加息難以預測,在此背景下,全球需要重新找到時代精神。
美國前財長蓋特納在世界知識論壇上表示,美國加息已經足夠參與全球經濟發展,相信全球市場不會像過去一樣震蕩。但他也提醒,未來新興經濟體遭受的影響要大于成熟經濟體。
對于中國經濟增速下滑,蓋特納直言,中國正處于最復雜的轉型階段。“經濟增速減緩,對中國是很大挑戰,“但中國是個高儲蓄國家,有很大的回旋余地。”
還有多位全球著名企業CEO對中國經濟持樂觀態度。在談論2016年機遇與挑戰的“全球CEO圓桌會”上,陶氏化學亞太區總裁彼得·塞克斯替中國“叫苦”,中國在高速發展時,有人擔心泡沫,現在增速放緩,又擔心市場變弱。中國對全球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將越來越大,其他國家和企業應該想辦法加入其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