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0-14 22:57:11
關注發動機行業的一位券商分析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些公告意味著傳聞已久的國家發動機公司將成立,中航工業“機發分離”亦將成行。在這一重大利好刺激下,上述3家公司集體一字漲停。
每經編輯 劉燦邦
每經記者 劉燦邦
9月30日停牌的中航動力、成發科技以及中航動控三家中航工業旗下發動機板塊的上市公司,于10月13日晚間同時發布《重大事項相關情況暨復牌公告》,均表示可能脫離中航工業,實際控制人可能發生變更。對此,關注發動機行業的一位券商分析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些公告意味著傳聞已久的國家發動機公司將成立,中航工業“機發分離”亦將成行。在這一重大利好刺激下,上述3家公司集體一字漲停。
不過上述公告顯示,“公司認為上述安排不會對當年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構成重大影響。”因此,分析人士認為,國家發動機公司的成立仍需一定時間,最快估計也得十二月份。
3家公司有望合為一體
2011年,有專家呼吁啟動“兩機專項”,即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但是四年時間已經過去,專項卻遲遲未出臺,今年的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將航空發動機與燃氣輪機地位提升至與其他產業同級,體現國家空前重視程度,市場也強烈預期“兩機專項”即將出臺。
上述券商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發動機專項遲遲未獲批準的原因主要在于中航工業現有的體制,因為集團內部既有發動機業務也有飛機業務,正是這一點成為了問題的癥結。“發動機專項是需要國務院向下撥款,但是關鍵問題是撥給誰;現在航空發動機在中航工業內部,如果專項資金劃撥給中航工業,則專項資金有可能流入其他業務板塊。”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將航空發動機業務從中航工業剝離出去,單獨成立國家發動機公司的方案就被提上議程。另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得的消息顯示,今年初時,中航工業發動機板塊研究所高層頻繁調整。
亦有分析人士向記者指出,在現有的中航工業體制下面,發動機的發展還是依附于飛機,研制一個飛機才研制一個發動機,但是美國的情況并不是這樣,而是先將發動機研制出來,研制飛機的時候再找合適的發動機,“國家發動機公司的成立也使發動機擺脫了對飛機的依附,很多發動機型號研制應該都會提上日程,這也是為了能盡快把發動機搞出來。”
關于上述三家上市公司發布的公告,多位接受采訪的人士均認為比較符合預期,就是中航工業“機發分離”,單獨成立國家發動機公司,這三家公司將被放入新成立的國發公司。
對于發動機專項的資金規模,齊魯證券在最新的報告中指出,預計重大專項是千億規模,其投資周期可能縮短至10年以內,甚至達到5年,投資強度大幅提高,并且預計這樣的投資規模應可持續20年或更長,在未來20年的時間里,中國在航空發動機領域的投入可能多達3000億元。
后續資本運作值得關注
中航動力相關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中航工業發動機板塊除了上述三家上市公司之外,還有研究所及發動機制造的相關企業。據了解,研究所包括中航工業動力所、動研所、渦輪院、貴航發動機所以及動控所,目前由于研究院所改制等原因,這些研究所仍在上市公司體外。
按照“機發分離”的規劃,上述相關企業如無意外都會被劃撥至即將成立的國家發動機公司,不過此前有預期國家發動機公司將不僅包含航空發動機,還有艦用燃氣輪機甚至航天發動機。不過此前中船重工計劃將集團動力資產注入風帆股份,并將其打造成集團動力業務平臺?;诖耍鲜鋈耸空J為,燃氣輪機已經不可能被納入國家發動機公司,而航天發動機與航空發動機是不同的技術路線,并且因為涉及兩個不同的集團,跨集團的整合可能會有一定難度,所以國家發動機公司應該只是單純的航空發動機。
除了資產有望劃撥至新公司以外,上述分析人士亦向記者表示,關于發動機板塊的資本運作后續也值得關注。“我的理解是把中航動力劃撥過去就行了,因為成發科技生產發動機零部件,發動機設計和總裝都在母公司成發集團,中航動控也有一點,并且中航動力市值在三家中最大,未來成立國家發動機公司一個上市平臺就夠了,以后可能會進行一些運作。”至于中航商發,該人士認為,由于其目前仍處于燒錢階段,裝入上市公司的可能性并不高。
雖然國家發動機公司成立的方向似乎已經明確,不過在采訪中,多位券商分析人士均認為,短期上市公司基本面不會有太大變化。事實上,上述三家公司的復牌公告中均提到,“公司認為上述安排不會對當年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構成重大影響。經向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相關部門詢問,上述事項近期不會涉及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相關事項。”
不過亦有樂觀分析認為,發動機業務重組是一項重大情況的落實,也等于開啟了軍工行業的改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