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9-10 22:04:45
今日下午,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發布了《2014年度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顯示去年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到1343億元,較2013年增長29.1%。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劉燦邦
每經記者 劉燦邦
今日下午,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以下簡稱“中位協”)發布了《2014年度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顯示去年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到1343億元,較2013年增長29.1%。
隨著智能手機進一步普及,2014年國內導航定位終端產品銷量突破3.88億臺,其中帶衛星導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機銷量達到3.7億臺,汽車導航后裝市場終端銷量910萬臺,汽車導航前裝市場終端銷量約為247萬臺,各類監控終端銷量約650萬臺,其他PND、個人導航儀產品約70萬臺,高精度定位接收機或板卡銷量(含出口)超過15萬臺/套。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北斗熱度持續升溫,產業新增投資和新增企業數量保持高速增長,《白皮書》顯示,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領域企事業單位數量已超過13000家,從業人員近40萬。行業內上市公司(含新三板)總數已達到21家,上市公司涉及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的相關產值約占全國總產值的6%,新增投資和新增企業進一步降低了市場集中度,產業園群體中絕大多數仍是小微企業。
中位協咨詢中心主任李冬航告訴《每日經濟新聞》,這些數據也顯示出,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相比其他新興產業占比還比較低,顯示出了龍頭企業仍不夠強的問題。“投資和創業活躍,市場集中度進一步降低;終端銷售量漲價跌趨勢明顯,市場競爭激烈;從業企業和人員持續增長,但小微企業仍是主體;產業鏈整合加劇,龍頭企業傾向‘大而全’發展;聚集區呈特色化發展,重點城市和競爭格局和初步形成。” 對于位置導航產業的現狀,李冬航向記者總結到。
事實上,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過程中反映出的管理和支持力量分散、發展保障體系不完善,產業“小、散、亂、低”的諸多問題都已是老生常談。面對這一問題,可以看到國內北斗的龍頭企業也進行了產業鏈的收并購,希望借此提高產業集中度,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北斗星通收購了華信天線和佳麗電子。
“衛星導航或者北斗發展已經很多年,現在處于發展的初期到成長期的轉折點,為了面向未來更成熟產業的發展形態應該逐步產業鏈的細化分工型,而不是再繼續進行聚合。”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問及,目前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集中度不高,很多企業采取上下游的兼并措施是否會不利于行業未來進一步發展時,李冬航向記者介紹道。
李冬航進一步解釋稱,目前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進一步聚合的原因在于整個市場還沒有完全打開,例如單做終端的企業就會“吃不飽”,所以還得往服務做;單做板卡的企業還得再做芯片,去覆蓋芯片產業,“這個也是自然階段,談不上這樣的形態對產業就是致命的,不是這樣的,而是我們主張應該隨著產業面向未來的發展逐漸將產業鏈更加細分化,這才是一個成熟性產業的發展形態。”李冬航說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