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5-08-27 10:20:03
盡管形勢相當嚴峻,但出現新一輪全球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作為全球經濟前兩大經濟體,美國和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未變;另一方面,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隨著發達經濟體對危機的反思,制造業等實體經濟迎來新一輪發展,眾多新興市場也在加快追趕發達市場的步伐。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以互聯網和3D打印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產業革命即將到來,新的生產方式將會給人類社會創造更強、更高效的生產力。就此而言,未來全球經濟沿著新一輪上升通道可持續增長是主基調。
近期,國際金融市場遭遇重挫。全球主要股指大幅下跌,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三大股指在五個交易日內跌幅達到10個百分點以上,并在盤中一度觸發“熔斷機制”,短時間內暫時停止交易。MSCI新興市場指數在一個月內跌幅達13.4%。與此同時,原油等大宗商品市場出現恐慌式拋售,截至8月25日,紐交所原油和倫敦布倫特原油價格分別收于39.6美元/桶和43.5美元/桶,跌幅分別達到15.3%和16.1%。哀鴻遍野的市場,引發投資者對于新一輪金融危機即將到來的擔憂。
從目前來看,新興市場風險不斷抬升是投資者憂慮的主要因素之一。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5年7月《世界經濟展望》更新報告預測,2015年新興市場經濟體經濟增速將較2014年下降0.4個百分點至4.2%,增速放緩趨勢進一步延續。面臨全球經濟再平衡、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外部金融條件有所收緊、新興市場自身結構改革出現瓶頸等諸多問題,跨境資本大幅撤離新興市場。截至8月25日,俄羅斯盧布對美元匯率較7月初大幅下跌了20.1%,巴西雷亞爾、印度盧比、南非蘭特對美元匯率分別下跌了11.8%、4.6%和6.9%。其他許多新興市場貨幣對美元匯率也呈現類似走勢,馬來西亞林吉特對美元匯率同期下跌了11.8%,泰銖下跌了5.1%。
新興市場如果遭遇跨境資本大幅外流的沖擊,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未來都將面臨嚴峻考驗。雖然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新興市場在救市政策刺激下率先強勢復蘇,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讓新興市場錯失了利用危機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的機會。隨著經濟復蘇的不斷推進,新興市場經濟自身的一些頑疾逐步暴露。尤其是在全球經濟復蘇過程中,發達經濟體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對國際貿易環境的負面影響,加之地緣政治風險抬升,新興市場出口增長難以明顯改善。另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新興市場的金融體系發展相對不夠成熟,往往難以承受較大的沖擊。基于這些考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15年4月份發布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指出,新興市場的金融風險正在逐步加大。
與此同時,發達市場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剛剛走出衰退泥潭的歐元區,并未擺脫主權債務危機的陰影。作為歐債危機震源的希臘,時不時地會觸動整個歐元區投資者的神經。7月份希臘舉行全民公投,拒絕了國際債權人的救助協議草案,再次引發投資者關于希臘可能退出歐元區的恐慌情緒。雖然此后經多方談判,希臘問題得以緩解,但未來風險仍未排除。此外,雖然IMF預測歐元區經濟增速今年將上升至1.5%,近乎去年增速的一倍,但導致危機的一些根源性問題(如財政與貨幣政策不統一)并未有效改善,邊緣成員國家債務負擔較為沉重,經濟復蘇仍面臨較大壓力。日本極不穩定的經濟增長以及未來可能再次跌入通縮困境的風險,使其經濟復蘇面臨較大不確定性。日本國內政黨之間的激烈博弈以及政治右傾趨勢,可能對經濟穩定產生負面影響。
雖然美國近年來保持了較為穩健的復蘇步伐,但最新公布的經濟數據也顯露出一些走弱跡象。7月份美國制造業PMI較6月份下跌了0.8點至52.7,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也較6月份下降了3點至93.1。市場預計,美聯儲官員可能在9月的政策會議上,因為經濟增長預測的下調而下調聯邦基金利率的增長路徑。在此背景下,美元指數在7月20日和8月7日兩度沖高至98點之后迅速回落。8月24日,美元指數盤中曾一度下探至92.5點,較四個交易日前下跌了4.6%。
盡管形勢相當嚴峻,但筆者認為,目前出現新一輪全球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作為全球經濟前兩大經濟體,美國和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未變。根據IMF的最新預測,2015年和2016年美國經濟增速將繼續上升至2.5%和3%。中國經濟增速在“三期疊加”影響下出現短暫下滑之后,已初步企穩。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新引擎推動下,未來保持中高速增長前景可期。另一方面,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隨著發達經濟體對危機的反思,制造業等實體經濟迎來新一輪發展,眾多新興市場也在加快追趕發達市場的步伐,國際合作進一步加強。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以互聯網和3D打印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產業革命即將到來,新的生產方式將會給人類社會創造更強、更高效的生產力。就此而言,未來全球經濟沿著新一輪上升通道可持續增長是主基調。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有部分境外媒體將本輪全球金融市場下跌歸因于中國A股市場和人民幣匯率。這樣的判斷,未免太過主觀臆斷。除去上述分析的因素之外,從某種程度上看,這一輪市場走勢也是對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七年之后,股票市場、大宗商品市場過高估值的反映。對比歷史數據,今年7月份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已達到2009年同期2.3倍,納斯達克指數更是達到近3倍。金融市場以遠高于實體經濟的速度復蘇,甚至率先進入所謂“繁榮”階段,給全球經濟埋下隱患。當金融泡沫超出實體發展的需要時,短期估值回歸也是必然。
原文鏈接:http://news.10jqka.com.cn/20150827/c581273865.shtml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