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8-25 20:11:04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目前的宏觀環境和過去幾次市場對利率上限調整的反應來看,我國放開一年期及以下存款利率上限的條件也基本成熟。”
每經記者 萬敏
8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自2015年8月26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以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其中,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4.6%;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1.75%;其他各檔次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個人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相應調整。同時,放開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動上限,活期存款以及一年期以下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動上限不變。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目前的宏觀環境和過去幾次市場對利率上限調整的反應來看,我國放開一年期及以下存款利率上限的條件也基本成熟。”
在這次降準的同時,央行宣布放開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利率浮動上限,這是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又一重要步驟。
馬駿表示,目前通脹率和通脹預期較低,今天又同時宣布了降低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有助于引導利率下行,這些條件為取消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創造了良好的宏觀環境。我認為,從目前的宏觀環境和過去幾次市場對利率上限調整的反應來看,我國放開一年期及以下存款利率上限的條件也基本成熟。利率市場化的深化,有助于讓市場機制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并為向新的貨幣政策框架轉型提供條件。未來,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將更多著眼于強化商業銀行的市場化定價機制,培育市場可接受的基準利率,疏通利率傳導機制。
此外,馬駿也認為,從宏觀經濟的情況來看,雖然二季度以來我國實體經濟已有企穩回升的跡象,但是基礎還不牢固。 七月份工業增加值的增速有所回落、8月份財新PMI初值下降等都顯示了一定的下行壓力。最近油價等大宗商品價格再次大幅下跌,可能繼續抑制國內通脹率,從而造成對實際利率的上行壓力。另外,近期全球金融市場的過度波動也可能通過預期等渠道影響我國和全球經濟,乃至影響一些國家的金融穩定。為了進一步鞏固前期穩增長措施的成果,有效降低融資成本,保持合理的流動性,幫助穩定國內外市場預期,有必要再次降息降準。這也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作用。
盡管央行在降息之外還同時實施了全面降準和定向降準,但馬駿表示,這次降息降準,并不代表貨幣政策的轉向。我國貨幣政策的基調仍然是穩健和中性的。從調控實體經濟的角度來看,降息降準的目的是在通脹形勢和流動性創造機制變化的背景下,維持合理的實際利率和支持適度的貨幣信貸增速。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