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7-30 17:06:58
他舉例說明,假設把這種量子計算機運用到監控領域,它可以瞬間在數據庫中掃描60億地球人的臉,并實時辨別出一個人的身份。“可以在0.1秒全面掃描13億中國人的面孔。”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陶力
中科院聯手阿里云 國內首個量子計算實驗室落滬
◎每經記者 陶力
國內互聯網公司開始涉足下一個可能改變世界的技術領域,即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
7月30日下午,中科院聯手阿里云在上海成立了一個全新的實驗室,雙方將結合阿里云在經典計算算法、架構和云計算方面的技術,以及中科院在量子計算和模擬、量子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優勢,顛覆摩爾定律,探索超越經典計算機的下一代超快計算技術。
據悉,阿里巴巴與中科院的合作期限為十五年,每年將向該實驗室投入3000萬元。
根據研究計劃,預計到2025年,量子模擬將達到當今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的水平,初步應用于一些目前無法解決的重大科技難題;到2030年,研制具有50-100個量子比特的通用量子計算原型機,突破大規模量子計算機的芯片工藝,從物理層設計、制造,到算法運行實現自主研發,全面實現通用量子計算功能,并應用于大數據處理等重大實際問題。
中科院院士、中科大常務副校長潘建偉教授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國科學院在量子信息技術方面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在過去十余年間,相關研究團隊的成果曾多次入選美國物理學會、歐洲物理學會、《自然》雜志、《科學》等雜志。
不過,他也坦言,科技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是兩張皮,很難落地應用。主要原因是前期基礎研究很難在短期內盈利,甚至被成為“死亡之谷”,所以國家機構和企業在投資時時往往持謹慎態度。“我們學院想從美國引進量子計算方面人才回上海非常困難,因為在谷歌、微軟、亞馬遜這些公司開出的薪水是我們的六倍。這次與阿里巴巴合作,也是民營資本進入科技研發的首創,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他認為,量子通信保證了互聯網信息的安全性,是計算技術未來的一個重要方向,甚至可能是唯一方向,能完全滿足云計算和大數據的需求。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王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透露, 量子計算機是一種遵循量子力學規律,進行高速運算、存儲及處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裝置,一旦實現,意味著計算速度會有數十億倍的提高。“以今天的標準來看,量子計算可以達到的處理速度令人難以想象。”
他舉例說明,假設把這種量子計算機運用到監控領域,它可以瞬間在數據庫中掃描60億地球人的臉,并實時辨別出一個人的身份。“可以在0.1秒全面掃描13億中國人的面孔。”
此外,阿里巴巴集團和中科院還將合作,實現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在電子商務和數據中心安全方面的現實應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