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5-07-19 09:43:00
A股跌出的大坑正引來各路資本的舉牌潮,通過對這些明星資本和最聰明的錢追蹤,或許能發現投資機會!
據統計,自6月底以來,已有約21家A股公司遭遇舉牌,部分上市公司甚至同時遭遇幾路舉牌方搶購,如朗科科技同時被中科招商、瀟湘資本舉牌,如國農科技先后被國華人壽和中科招商舉牌。
舉牌方從產業資本延伸至知名PE、險資、以及明星私募。如劉益謙旗下國華人壽3度出手,分別舉牌天宸股份、國農科技、有研新材,而PE背景的中科匯通大放異彩,連續舉牌10家公司。
明星私募包括王亞偉旗下的千石資本以及李華輪旗下朱雀分別舉牌了大楊創世和博通股份。
投資人持有的股份超過該股票總股本的5%時,根據證券法的規定,必須馬上通知證券交易所和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在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指定的報刊上進行公告。
一般來說,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對企業的運行情況的敏感度明顯高于市場投資者,而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增減持的動作已經成為市場衡量一家上市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風向標之一。A股密集出現舉牌事件,一方面說明資本市場的價值被低估,另一方面也說明證券市場的資本平臺被實業資本所青睞。
從股市的運行規律來看,舉牌往往會發生在股市由熊轉牛階段。比如去年發生的兩次舉牌潮,4-5月份,以生命人壽舉牌金地集團、農產品為代表,以及去年底以安邦舉牌民生銀行、金融街為代表,大盤隨后都走出了波瀾壯闊的主升加速行情,鑒于產業資本對公司的估值水平和發展前景有更好的把握,其增持行為一般被市場理解為積極信號。
對于舉牌方而言,有的或許是看中公司價值,財務投資,而更多的或許是出于股東訴求,比如此前出現舉牌方進入后,提議公司高送轉,否決公司董事會議案,督促公司進行市值管理的案例,對公募、私募或是保險而言,不再滿足于被動地進行價值投資,等待上市公司股票價格的上升,而是積極主動地去爭取實現自己的股東利益,通過舉牌,試圖進入董事會,影響企業決策。
對于投資者而言,舉牌方的持股通常有一定期限,舉牌方會承諾本次通過二級市場買入的股份自公告日起6個月內不減持,舉牌意味著已經認同公司目前的估值,這類公司在公告舉牌后通常有一定的安全邊際。更重要的是,一些公司被舉牌后,尤其是被明星私募、資本巨鱷舉牌后,重組進程往往加速,有望獲取超額收益。
數據顯示,部分上市公司目前最新股價較舉牌方買入均價非常接近,在10%左右,如天宸股份和祥龍電業,有部分上市公司目前價格甚至低于舉牌方的買入價格,如鼎泰新材和北礦磁材,目前分別折價8%和5%。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