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13 01:38:1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智 實習記者 謝宏辰
◎每經記者 李智 實習記者 謝宏辰
想賣的時候賣不掉,想買的時候又買不到,這成為了很多投資者面臨的難題。
上周(7月6日~10日),A股由急跌變成大反彈,分析人士認為,A股絕地反擊背后是各方共同力挺的結果,也是前期種種利好政策在“開花結果”。A股可能由此迎來一段“美好時光”。
利好1 暫緩IPO
在本輪救市措施中,暫緩IPO被認為是一記重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7月3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在被問及“近期有市場人士建議應當暫緩IPO救市,證監會有何考慮”時,新聞發言人張曉軍給出的回應是:“考慮到近期市場情況,將相應減少發行家數和籌資金額,7月上旬擬安排10家企業IPO,籌資金額也會較6月減少。
7月4日深夜,伴隨著滬、深交易所網站一批“準上市公司”公布暫緩發行的公告,IPO“急剎車”終于得到確認。7月10日(上周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再次表態:近期沒有新股發行,但新股發行審核工作不停止,同時相關融資公司數量、金額將大幅減少。
一位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核電和國泰君安接連發行,被視為大盤藍籌股批量發行的信號,增加了市場心理壓力。因此,隨著IPO暫緩,不論從資金面還是心理層面來看,都在將未來一段時間中為市場營造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
利好2 千億資金入市
分析人士表示,如果說IPO的暫緩起到了“節流”的效果,那么在管理層引導下,大量資金在行情極其低迷時流入市場,則是一次利在長遠的“開源”行動。
在本輪A股下跌中,“一行三會”的行動對遏制股市下跌,幫助股市企穩回升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此外,證金公司、中央匯金公司和社保理事會等機構也為股市提供了充分的支持。
時間回到6月28日,央行宣布“雙降”雖然未能扭轉A股頹勢,但提供了寬松的貨幣環境;7月4日,包括中信證券在內的21家券商共同決定投入真金白銀聯手救市;7月8日,央行通過股票質押的方式,向21家券商提供2600億元的信用額度,用于證券公司自營增持股票。同日,保監會決定放寬險資投資藍籌股的監管比例,同時還適度提高險資投資藍籌股的資產認可比例。此外,證金公司申購主動型基金、中央匯金在二級市場購買ETF、社保理事會承諾只買股不賣股等行動都為股市提供了流動性支持。
7月8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表示,證金公司已獲央行的流動性支持,央行將持續通過多渠道向證金公司提供足額資金。此番表態沒有提及證金公司將獲得的資金量大小,市場各方普遍認為,這意味著央行將全力維護股市穩定。
利好3 A股掀增持潮
面對千億級資金涌入,A股市場再次迎來勃勃生機,但僅憑這部分資金要帶動滬深兩市逾2000只個股全面上漲,是一個很難完成的任務。因此,上市公司股東通過增持等措施穩定股價,向投資者傳遞信心的行為,又從另一個層面穩定了市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就在上周市場情緒極度恐慌時,部分上市公司推出的增持或回購計劃極大增強了投資者信心。繼萬科A推出100億元回購計劃后,部分高管也開始買入,如TCL拋出首期7.95億元回購計劃,蘇寧云商控股股東張近東宣布22.6億限售股解禁后繼續鎖定三年,并公布了總規模10億元的員工持股計劃等。
就在上周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證監會明確表示,已要求所有上市公司立即結合公司實際情況,制定維護公司股價穩定的具體方案且應盡快披露。
截至7月9日,兩市已有655家公司公告了股份增持、回購計劃,積極維護公司股價穩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兩日來推出增持、回購等穩定股價措施的上市公司數量還在不斷增加中。
7月8日,證監會又發布公告稱,從即日起6個月內,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和持股5%以上股東(以下合并稱為大股東)及董監高人員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本公司股份;上市公司大股東及董監高違反上述規定減持本公司股份的,證監會將給予嚴肅處理。
利好4 斬斷惡意做空通道
回顧本輪急跌,部分資金通過期指做空引發關注。
7月9日上午,公安部副部長孟慶豐帶隊到證監會,會同證監會排查近期惡意賣空股票與股指的線索,恰恰就在這一天,A股高開高走,強勢反彈,滬指漲幅達5.76%。
在上周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針對有媒體詢問“惡意做空”的定義,新聞發言人鄧舸表示:此前已在相關發布中說明,比如跨市場、跨期現市場操縱屬于惡意做空。公安部正在排查惡意做空A股有關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中證500股指期貨大幅波動屢屢引發A股波動的現象,中金所也有針對性地制定了規則,表示自7月8日結算時起,將中證500股指期貨賣出持倉交易保證金提高至20%(套期保值持倉除外);自7月9日結算時起,將中證500股指期貨賣出持倉交易保證金提高至30%(套期保值持倉除外),上述規定直接提高了做空成本。中金所還表示,將密切跟蹤中證500股指期貨交易保證金調整后的市場狀況,進一步加強市場風險控制。
有分析人士認為,明顯“便宜”之后的A股本來也在逐漸失去做空的土壤。中科招商近期連續舉牌多家上市公司也從一個側面顯示出產業資本現在的態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