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5-07-02 13:29:13
面對當前股價喋喋不休,地產大佬能否力挽狂瀾?又施展了哪些妙計?
每經編輯 杜冉樂
每經記者杜冉樂 發自成都
“半夜雞叫”又來了!
上一次,證監會突然上調印花稅,澆滅了那一撥瘋牛,這個被稱之為“5·30”事件被載入史冊。但這一次,牛市大盤狂跌,證監會卻祭出了“救市”大旗。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大盤狂跌,地產股領跌,個股難保。
這幾天,包括蘇寧環球、中茵股份、泰禾集團、迪馬股份等房企高層紛紛臨危“護盤”,迥然不同于當前樓市的“回暖”態勢。
魚與熊掌之間,地產大佬們似乎都不想割舍!
一個是地產銷售不能放緩,需要暖環境,另一個是地產股“再融資”需要好的股價撐門面。面對當前股價喋喋不休,地產大佬能否力挽狂瀾?又施展了哪些妙計?
“護盤”錦囊妙計
7月1日晚上,泰禾集團拋出了公司員工持股計劃草案,涉及員工總數不超過500人,其中包括董事、監事和高管人員11名,分三期總募資12億元,委托招商財富資管后續運作。
在股災之下,泰禾員工持股計劃被認為是地產大佬黃其森的臨危“護盤”。
該持股計劃安排了結構化設計,按照不超過2:1的比例設立了優先級和劣后級份額,存續期內,優先級享有預期年化收益率7.7%,劣后級為浮動收益,但可能“或盈或虧”。
上述安排如果說到這里,就算萬事大吉,那就錯了。泰禾投資作為泰禾集團大股東,承擔著動態補倉和優先級補足本息差額的義務,以其名下持有不低于2億元市值的泰禾集團股票為優先級本息提供質押擔保。
不惟泰禾,就在大盤暴跌期間,中茵股份7月1日發出了公司及子公司管理層等8位高管人員增持公司股票計劃,增持期限從當天開始啟動,增持股份在17萬-30萬股之間,增持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大宗交易、集中競價。
跟中茵股份相比,蘇寧環球高層增持計劃相對要早些。6月26日,蘇寧環球發布消息說,上個交易日公司7位高管通過二級市場以自籌資金總增持股票57.63萬股,其增持之后的總持股量上升為127.6萬股。
大盤狂跌之下,包括萊茵置業、迪馬股份等部分地產股選擇了停牌避險,理由一致是他們正在籌劃重大事項。
一位浸淫證券業多年的資本市場人士說,在股災面前,即使有重大利好,也難以拉升股價,不少股票往往以籌劃重大動作停牌來躲避大盤震蕩。但在事后,他們是否還繼續籌劃,他們自有各種充分理由。
地產股轉型“分歧”
這兩周大盤暴跌之前,尤其是從今年春節之后,作為重資產且在估值上被嚴重低估的地產股迎來一波大漲潮,特別是部分個股率先拋出重組或跨界等各種轉型概念。
以中茵股份為例,今年4月16日該房企對外拋出了收購聞泰通訊的消息,向“4G通訊”轉型等概念成為資本市場追捧的熱點,股價從重組預案發布復牌時不到13.6元/股,連拉6個漲停,到6月中旬曾沖至高點59元/股。但在股災面前,其股價幾近腰斬。
此外,包括金科股份、中洲控股、中糧地產、中房股份、國興地產、天津松江等不少地產股遭遇主要股東大額減持。據報道說,房企股東累計減持套現達250億元,其中金科股份實際控制人黃紅云家族累計套現了30億元。
分析人士指出,大股東應該最了解公司價值,減持即意味著放棄部分股份,說明主要股東認為價格偏離價值。不排除個股戰略方向微調或轉向。
上述被減持的個股中,并未看到主要股東推出其增持計劃。這與中茵股份、蘇寧環球等個股經歷了大漲與暴跌之后繼續增持“大相徑庭”。
在華西證券分析師鄭達看來,個股管理層“逢低”推出股票增持計劃,屬于一種股權激勵的方式,說明他們對公司中長期發展有信心,即使短期內增持價跌破現時股價,也是短期的。
(本文原載于“邦地產”微信公眾號real-estate-circle)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