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4 00:39:21
◎譚浩俊
匯豐銀行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6月匯豐制造業PMI初值為49.6,創3月以來新高。其中,產出指數從5月的49.3爬升至50.0,創兩個月新高;新訂單指數初值升至50.3,四個月來首度擴張。
由于匯豐的制造業PMI在數據的采集上與官方存在一定差異,匯豐主要是以中小企業為主,官方則重點放在大中型企業身上,因此,匯豐的PMI數據,一定程度上更能夠反映目前實體企業的實際情況和中小企業的生存狀況。由此可以看出,6月份制造業PMI數據出現好轉,也預示著經濟已經呈現企穩跡象。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匯豐此次公布的最新數據中,新訂單指數和產出指數都出現回升現象,更預示著市場需求可能正在發生積極變化,并已經逐步傳導到制造業企業,成為消化庫存、補充庫存的重要力量。一旦庫存問題得到較好解決,補庫存成為常態,那么企業也就基本進入良性循環。
目前經濟運行的最大問題就在于市場需求嚴重不足,企業庫存壓力很大,反映到生產上,就是生產性需求嚴重疲弱,導致企業開工率過低,產銷難以有效銜接,需求無法對生產形成積極效應。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新訂單指數和產出指數能夠呈現積極向上的態勢,并保持持續穩定的狀態,那么經濟企穩的基礎就會越來越扎實。
很顯然,出現這樣的跡象,與此前出臺的一系列穩定增長措施分不開,是政策作用正在顯現的結果。其中,貨幣政策進一步寬松、積極財政政策的范圍進一步擴大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正是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促成了中小企業經營狀況的好轉,繼而使制造業PMI數值有了積極的變化。反過來,PMI數據的好轉,也會對經濟的前景和預期帶來積極的作用。
雖然匯豐發布的最新數據傳遞出很多積極的信號,但數據中也存在一些不太確定的因素,其中就業指數的進一步下滑,引起了很多人的擔憂。已有專家認為,這種現象的出現,不排除經濟仍有下行的可能。客觀地講,在經濟沒有步入明顯企穩通道的情況下,就業指數的下滑確實需要引起重視。不過,目前就業指數的下滑可能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可怕。一方面,經濟出現的企穩跡象,不可能立即反映到就業上來,也不可能迅速轉化成就業。更何況新訂單指數增加、產出指數好轉等,更多的還局限于消化庫存;另一方面,全力推動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才剛剛開始,要真正發揮作用可能需要一個過程。這方面的作用一旦發揮出來,對經濟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雖然相關數據顯示經濟已有企穩跡象,但是對就業率指數,不能任由其下滑。而應當采取更加積極的措施,推動其盡快跟上經濟企穩的腳步。更何況,沒有良好的就業環境和就業效果,經濟也很難真正步入企穩通道。就業和經濟企穩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經濟企穩需要通過就業來展現,就業更需要經濟企穩來體現。
盡管經濟出現企穩跡象,我們也不可掉以輕心、盲目樂觀。相反,要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對待經濟企穩乃至企穩過程中的各種問題。繼續在貨幣政策方面給予相對寬松的環境,大力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如果沒有相應的政策保駕護航,經濟也隨時有可能回到原點。
更重要的,經濟傳遞出來的企穩跡象,與當前股市的繁榮密不可分。股市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快速上漲以后,上漲動力也在逐步減弱,對經濟的積極影響也在削弱。同時,由于沒有良好的經濟基本面作保證,股市的可持續能力正面臨越來越嚴峻的挑戰。
近一段時間以來股市出現的波動,很大程度上也與投資者對經濟前景的擔憂不無關系。所以,用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和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為經濟保駕護航,對經濟企穩持續提供動力,仍然是目前最為重要工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