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6-15 00:55:05
6月12日,張志斌表示,國家統計局將盡快建立健全制度,盡快將全國勞動力調查付諸實踐,按照國務院部署,盡快向社會發布完整數據,把調查失業率變成可靠依據。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周程程
◎每經記者 周程程
“把調查失業率真正變成權威數據。”6月10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的要求,很快得到國家統計局的回應。
6月12日,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高級統計師張志斌表示,國家統計局將盡快建立健全制度,盡快將全國勞動力調查付諸實踐,按照國務院部署,盡快向社會發布完整數據,把調查失業率變成可靠依據。此外,張志斌透露,5月份大城市調查失業率仍為5.1%左右,比上月有所下降。其中非農戶籍失業率和青年失業率降幅較大,是5月份就業情況的兩個突出表現。
據悉,7月起,勞動力就業調查范圍將從65個大城市擴大至全國所有地級城市。
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表示,5.1%左右的調查失業率,反映就業形勢較好,調查失業率的公布應該成為一種常態,為宏觀調控提供更有說服力的依據。
5月調查失業率環比下降
張志斌透露,根據國家統計局月度勞動力調查結果,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初步統計,5月份大城市調查失業率仍為5.1%左右,比上月有所下降。
首都經貿大學勞動經濟學院教授呂學靜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5.1%左右的調查失業率“很不錯”。從國際上來說,7%的調查失業率是一個警戒線,7%以上則說明經濟有問題。
呂學靜解釋說,調查失業率過高,說明社會失業人員過多,企業用工生產等將出現問題,必然經濟不振。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曾向記者表示,一般來說,在市場經濟國家,調查失業率保持在5%~5.5%就算正常。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國官方使用的失業率數據,仍是由人社部負責統計和發布城鎮登記失業率數據,即登記失業人數占城鎮從業人數與登記失業人數之和的比例。
其弊端也逐漸凸顯。一方面是因為登記失業率和社會保障掛鉤,而為領取失業金來進行登記的人只是失業人員中的一部分,因此該數據指標覆蓋范圍不全面,并不能完全反映失業情況;另一方面,登記失業率長期保持穩定,不能精確反映失業的真實情況,因此也就無法觀察就業跟隨經濟波動的變化情況。
在此情況下,近幾年,采用調查失業率的呼聲開始越來越大。所謂調查失業率,是通過城鎮勞動力抽樣調查計算出來的,既不限定調查對象的戶口,也不要求單向地主動申報登記。
國家統計局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認為,基于抽樣調查采集而來的調查失業率數據,除了能夠更好地監測就業狀況、為宏觀調控提供更有說服力的依據之外,更與經濟增速有著密切的關系。
今年5月1日發布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中提到,下一步將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的下限,將城鎮新增就業、調查失業率作為宏觀調控重要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
公布調查失業率應成常態
據了解,目前國際上一般采取基于抽樣調查的調查失業率反映就業狀況。李克強總理也表示,“很多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都是跟著調查就業率走的。我們走到今天這一步,就業指標同樣至關重要。”
潘建成解釋說,宏觀經濟政策調整主要目的有三:一是是保持經濟增長保持在正常的區間之內,讓波動不要太劇烈;二是保證通貨膨脹在適度的區間之內;第三是宏觀政策也要保證就業是比較穩定的。“這三者之間是密切關聯的。過去我們的宏觀經濟政策主要是用于保證通脹和經濟增長的合理,以此把握宏觀政策的尺度與節奏。”但潘建成指出,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和就業的關系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對于失業率的全面檢測在目前顯得尤為重要。“比如增長慢了一點,但只要就業是穩定的,就沒有必要采取非常強勁的刺激、擴張政策。使得我們的宏觀政策更加穩健,更加有針對性。”他說。“調查失業率的數據一定要真實!”呂學靜強調說,調查失業率的公布應該成為常態,為確保準確性,要把調查失業率數據的來龍去脈說清楚。應該確定統計范圍、調查時點,以及明確界定是否為失業的標準,并且在向社會公布調查失業率數據的同時,要將上述信息也予以一并公布。
張志斌介紹說,自2014年11月份以來,國家統計局積極推進就業統計的改革和完善工作,主要是勞動力調查范圍將從65個大城市擴大至全國所有地級城市,調查頻率為月度,調查樣本為12萬戶。“今年7月份開始,我們將開始進行試調查,1.5萬名調查員在每個月10~14日,走進千家萬戶,調查登記就業、失業的信息。”張志斌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