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21 00:47:18
4月20日,國務院發布了廣東、天津、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以及進一步深化上海自貿區改革開放方案,明確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四個自貿區將共用同一份負面清單。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周程程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周程程 發自北京
自貿區的開放度將得到進一步提高。
4月20日,國務院發布了廣東、天津、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以及進一步深化上海自貿區改革開放方案,同時發布了《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的通知》,明確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四個自貿區將共用同一份負面清單。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中,特別管理措施縮減為122項。據了解,此前上海自貿試驗區第一張負面清單特別管理措施有190項,后來又減少到139項。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4區“統一”的負面清單和上海市前兩個負面清單相比,開放度大大提高。并且負面清單取了4區間的最大公約數,利于今后向其他新設自貿區復制推廣。
關鍵詞1.負面清單
特別管理措施減至122項
2013年,上海公布了第一版負面清單,特別管理措施為190條。2014年,上海自貿區對“負面清單”作出了調整,特別管理措施被縮減到139條。
此次四大自貿區共用的新版清單列出122項特別管理措施,其中,有限制性措施85條,禁止性措施37條。此次發布的自貿區“負面清單”依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1)劃分為15個門類、50個條目、122項特別管理措施。
新版清單與上海自貿區2014版負面清單相比,門類減少了3個,特別管理措施減少了17條,縮短了12.2%。
“這個負面清單和上海市前兩個負面清單相比,進一步縮小了限制的范圍,可以說提升了自貿試驗區的開放度和透明度。”商務部部長助理王受文舉例稱,在《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基礎上,《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還取消放寬了對18個行業的投資限制。
白明認為,此次的負面清單為四大自貿區的“最大公約數”,即考慮了四大自貿區的共性而制定,適用于這四個自貿區,并且對再后來設立的新的自貿區也有復制推廣的意義。
但他同時表示,四個地方難免會有差異,所以在地方可根據地方特色,后續進一步制定針對負面清單的相關細則,例如在產業導向、地方性法規上要作出更符合地方實際的政策安排,以便更好地適用。
《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文件中規定,自印發之日起30日后實施,并適時調整。
關鍵詞2.定位分工
四大自貿區各有側重
負面清單發布之時,備受關注的第二批3個自貿區,廣東、天津、福建自貿區總體方案也終于發布。此外,已經建成1年半的上海自貿區也發布了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對于4個自貿區的定位與分工均不同。
王受文在20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四個自貿區共享一張負面清單,意味著四地開放程度是相近的。同時,4個自貿試驗區試驗的主要目標也是一樣的。但是,新設的3個自貿試驗區側重點與上海有所區別。
具體而言,王受文表示,廣東自貿試驗區,特別強調粵港澳的合作,粵港澳經濟的一體化;對天津來說,天津自貿試驗區更強調京津冀的協同發展,更強調通過天津的口岸來帶動內陸地區的發展;福建自貿試驗區側重兩岸產業的進一步融合,帶動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發展,側重“一帶一路”的建設。
以廣東自貿試驗區為例,王受文表示,廣東自貿試驗區,特別強調粵港澳的合作,粵港澳經濟的一體化,特別是在服務業方面,在CEPA(《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框架下,今年粵港澳基本上實現了服務貿易的自由化,服務貿易部門有160個,今年廣東對港澳地區開放的有153個,這是廣東自貿試驗區特有的,其他地方沒有。
關鍵詞3.何時掛牌
粵津閩自貿區今天掛牌?
在輻射帶動周邊發展上,四大自貿區也各有側重。
王受文表示,廣東自貿試驗區將通過加工貿易轉型,帶動泛珠三角區域和內地區域的產業升級,天津自貿試驗區旨在通過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來輻射內陸的發展,福建自貿試驗區著力加強閩臺產業對接、創新兩岸服務業合作模式,以此來輻射帶動海峽西岸經濟發展,上海自貿試驗區通過建設長三角區域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來推動長江經濟帶的快速發展。
粵津閩3個自貿區何時掛牌,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對此,王受文說,現在各地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掛牌指日可待。而另據央廣網昨晚報道,粵津閩三個自貿區將于21日(今天)同時掛牌。
至于未來會否設立更多自貿區,王受文認為,必須等已經批準的自貿區掛牌運行一段時間之后再進行充分評估,再決定是不是批準更多的自貿試驗區。當前的重點是把自貿區的經驗向全國推廣,而不是建立更多的自貿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