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20 01:11:56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史青偉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史青偉 發自上海
近幾年,隨著我國P2P行業的迅猛發展,征信市場的巨大缺口逐漸顯現出來。盡管國內的芝麻信用、騰訊征信等機構擁有本土優勢,但FICO、益博睿等外資征信機構,也紛紛看準時機高調進入中國市場。
這些外資征信機構的業務模式與國內征信機構有何不同?兩種機構各有哪些優勢和弊端?在征信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將為國內P2P行業帶來哪些影響?針對這些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如果沒有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或許很多國人不清楚FICO、益博睿等公司是做什么的。正因為互聯網金融帶動了中國小微金融行業的飛速發展,像FICO等外資征信公司也開始布局中國市場。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接近20家小微貸企業與費埃哲公司(以下簡稱FICO)簽約,未來這些公司將采用FICO最新發布的“信貸評分決策云平臺”增強風險管理水平。此外,中信騰牛網、小牛在線等平臺則選擇與益博睿簽約合作。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外資征信機構除了向中國企業輸出模型和評分系統外,“反欺詐技術”也成為其在中國市場的重要“賣點”。
外資機構“趁虛而入”
中國信用數據的缺失,為外資征信機構入華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公開數據顯示,央行征信中心的數據覆蓋人口達8億人,但其中真正有信貸記錄的僅為2.9億人,還有約5億人沒有任何信貸記錄。顯然,目前央行征信中心的數據層次還不能滿足市場風險判斷的需求,這就需要網貸平臺對接第三方征信機構或自建征信體系。
據悉,有些公司接入了上海資信的NFCS系統(網絡金融征信系統)。而接入該系統的網貸平臺數量還在以每月數十家的速度增長。
盡管如此,這仍無法滿足P2P平臺等小貸公司的征信需求。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由于國內小貸公司風險管理技術和手段的缺乏,行業壞賬率一直居高不下。
益博睿大中華區決策分析業務與營運總經理殷虹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中國在某些行業中,依然沒有建立起合適的基礎信用風險決策體系,以及可以幫助到他們業務發展的技術支持。“從風險評估的角度來看,數據的來源依然非常零散,這就大大提高了整個決策過程的成本。貸款業務之間的競爭會變得更加激烈,有必要在解決方案(包括技術、分析,以及咨詢)和數據服務這兩方面向這些企業提供幫助。”殷虹稱。
鑒于此,今年1月,FICO宣布針對中國快速發展的P2P和小微貸市場發布“費埃哲信貸評分決策云平臺”。據稱,該平臺可幫助P2P運營商和小微貸企業以合理的成本快速、高效地實施風險管控,進而提高收益。
殷虹還告訴記者,益博睿的業務不僅僅局限于對P2P市場的覆蓋,還包括銀行、汽車金融、中小企業金融、消費金融、電子商務以及支付等領域。
據了解,益博睿正在為全球最大P2P機構Lending club提供用戶信用分數依據。此外,該公司已與眾多國內金融機構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國內“反欺詐”技術待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除征信數據的缺失外,中國企業還面臨另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即“反欺詐技術”有待提高。“截至目前,我們與P2P公司的合作都進展得非常順利。以外,我們也看到未來在更多業務上合作的可能,這些合作將會覆蓋包括數據服務、欺詐保護,以及系統自動化等領域。”殷虹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未來益博睿的業務重點將會集中在信用風險管理,欺詐保護和身份認證等領域。“反欺詐”被外資征信公司提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而這也是其相比國內征信機構的優勢所在。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目前國內大型電商的金融部門,以及一些金融機構,都直接或間接引的入了外資反欺詐技術。“實際上,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身份欺詐是很容易預防解決。通過獲取個人身份信息和數據抓取,可以比較方便地驗證客戶身份信息(的真實性)。但目前P2P平臺上有很多逾期不還的信用欺詐,即許多用戶在多個平臺申請貸款,并有意逾期不還。”宜信公司首席科學家鄭茂林此前表示。
2014年8月28日,FICO發布“費埃哲反欺詐平臺”,用于企業反欺詐管理。該平臺為機構及其客戶提供實時地反欺詐保護,并覆蓋多種支付渠道、產品及服務。
據了解,部署反欺詐分析技術模塊,特別是針對特定渠道而開發、用于監測欺詐的模塊以后,信貸公司能夠有條不紊地增加相關聯的保護等級。這些特定渠道包括,查詢活期存款賬戶、電子支付、手機支付等。費埃哲預測,該平臺的靈活架構能夠為客戶減少多達75%的反欺詐保護費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