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16 01:17:55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劉燦邦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劉燦邦 發自北京
昨日(4月15日),中航工業旗下兩上市公司中航動力(600893,SH)、中航資本(600705,SH)雙雙發布公告稱,為了破解我國航空發動機瓶頸,中航動力及子公司、中航資本子公司中航航空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等8家單位,將共同投資發起設立中航精密鑄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精鑄),總出資29.47億元。
中航精鑄將整合中航工業內部原本分散的精密鑄造資源,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舉是中航工業專業化整合的具體步驟,有利于破解發動機零部件制造上的難點問題。還有知情人士透露,發動機專項估計今年將會落地。
另據記者了解,中航工業發動機板塊研究所高層近期頻繁調整。上述分析人士亦表示,“基本上確立發動機公司要成立,正在籌備領導班子。”
專業化整合重要步驟
根據投資協議,中航動力以持有的西安中航動力精密鑄造有限公司100%股權,子公司黎明公司、黎陽動力及南方公司以分別持有的三家精密鑄造公司100%股權,發動機有限以其持有的順義100畝土地使用權出資,中航產投、上海安帝、深圳明誠三家投資者以現金出資,共同投資發起設立中航精鑄,公司注冊資本20億元。
上述分析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中航工業一直強調專業化整合,成立精鑄公司是專業化整合的具體步驟。國內發動機的一個難點在于零部件,特別是單晶葉片的生產率很低,生產100個可能只成功20個。發動機設計是一方面,但是制造環節也確實影響到發動機性能的提升。
從投資協議內容來看,中航工業內部精密鑄造業務分布在西安、貴陽、沈陽、株洲等地,并且分別隸屬于中航動力及其三個下屬子公司中,存在資源分散,難以產生協同等問題。株洲的精鑄公司將作為新成立的中航精鑄的子公司,中航精鑄總部設在北京,仍屬于中航動力,但將集中管理各下屬精鑄公司。
記者致電中航動力證券部,對方工作人員表示對公告以外內容并不知情。
中航資本旗下中航產投也參與此次投資,出資額為4億元,股權比例占13.57%。
其實,中航工業董事長林左鳴對于中航資本定位已經非常明確,“會選擇一些項目進行投資,將來我們有可能退出某些業態,同時又要進入一些新業態。中航資本可以先以財務投資的方式進入這些新業態試試,如果發展良好,再把它做大。”
發動機專項或年內落地
早2011年就有專家呼吁啟動“兩機專項”,即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但是4年過去,專項遲遲未出臺。今年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將航空發動機與燃氣輪機地位提升至與其他產業同級,市場也強烈預期“兩機專項”即將出臺。
成立中航精鑄的公告出來后,利好消息并沒有反映在相關公司股價上,截至昨日收盤,中航動力下跌0.58%、中航動控下跌2.71%、成發科技下跌6.54%。
上述知情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發動機專項估計今年會落地,因為落地前需要跨越的障礙也已清除。”
該知情人士表示,從中航工業現有的體制來看,集團內部既有發動機業務也有其他業務,“發動機專項是需要國務院向下撥款,但關鍵問題是撥給誰。現在航空發動機在中航工業內部,如果專項資金劃撥給中航工業,則專項資金有可能流入其他業務板塊。”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將航空發動機業務從中航工業剝離出去,單獨成立發動機公司的方案就被提上議程。
去年9月份就傳出中航工業將一拆為二的消息,彼時就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分拆是一個有利有弊的事情,弊端在于“動力和飛行器有很多問題是需要相互協調、互相支持的,剝離成兩個主體之后,相應的協調難度可能就大一些,不如一個集團出面協調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