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4-14 09:32:22
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網站不斷更新通知公告,全國各地對藥品經營企業新版GSP的認證結果陸續見光。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董同艦 發自北京
每經實習記者 董同艦 發自北京
藥品銷售環節的門檻正在一步步提高。
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網站不斷更新通知公告,全國各地對藥品經營企業新版GSP的認證結果陸續見光。其中,上海市藥品經營企業GSP認證公示公告于昨日(4月13日)發布,共有29家藥品和零售企業符合《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認證管理辦法》,取得了新版GSP認證標準。但記者登錄上海醫保官網,發現僅醫保定點藥店就有30多家。
在采訪中,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今年將預計有約8萬家藥店,特別是單體藥店或將于年底被淘汰,行業大洗牌將致使主流連鎖藥企占據OTC領域的半壁江山。
約八萬藥店或被淘汰
中國醫藥物資協會最新發布的《2014中國單體藥店發展狀況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顯示,自2013年6月新版GSP實施以來,很多單體藥店由于沒能通過認證審查,被迫加入了連鎖企業或注銷關門。根據《藍皮書》中提到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單體藥店數量從2013年的27多萬家,急速下降至19萬家左右,下降了40%左右。預計2015年單體藥店數量還會有很大的下降,可能縮減到15萬家左右,只占藥店總數的35%左右。
不過北京鼎臣醫藥咨詢負責人史立臣對記者表示,他預測今年退市的藥店數量將遠遠大于4萬家,藥店經營的夢魘仍將繼續。隨著近日各地不斷加速監管進度,預計將有大約8萬家藥店將從市場上消失。史立臣補充說,可能遭遇退市的企業絕大部分是實力孱弱的單體藥店。
史立臣認為,對藥品銷售企業來講,新版GSP最大的難點是在硬件考核方面,其中企業必須擁有自己的獨立倉儲,不能租賃,這將給原本生存壓力頗大的藥品銷售企業增加巨大的額外投資。此外,新版GSP對倉儲面積、衛生條件另有嚴格的要求。
無獨有偶,集合主流醫藥零售連鎖企業的八百方醫藥健康網總經理廖光會,也給出了“七八萬”這個數字。廖光會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小型藥品銷售企業其實已被陸續收購,市場最終減少的將是單體藥店。”廖光會認為未來減少七、八萬家單體藥店不是問題。
主流連鎖藥店迎來黃金期
中國醫藥物資協會的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單體藥店數量急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很大一部分單體藥店競爭力本身很弱,再遇到新版GSP的認證,導致這些單體藥店選擇了加盟連鎖或注銷。過去一年里,5.5萬多家弱小的單體藥店加入到連鎖當中去,2.5萬家左右選擇注銷。
硬幣的另一面,大型連鎖藥店不斷謀求上市融資,進一步兼并小型藥店既也是這一行業大變革的側影。繼云南鴻翔一心堂藥業去年成功在深圳上市后,本月初,證監會曾一口氣核發了30家企業IPO批文。其中,上交所11家,這當中就包括總部位于湖南長沙的大型連鎖藥企業老百姓大藥房。
根據老百姓大藥房的招股說明書,公司首次公開發行6700萬股人民幣普通股,將投資于新店建設、老店改造、長沙物流配送中心建設工程項目(二期)、醫藥連鎖信息服務平臺建設項目、安徽百姓緣80.01%股權收購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項目,總投資額為10多億元。
廖光會認為,雖然單體藥店經營成本低,但由于缺乏市場采購優勢,這類企業已經無法抵擋行業大洗牌的變化趨勢。他進一步強調,當前國家大力推進的新醫改有一個重要的目標是,促使大量臨床處方藥從公立醫院這一龐大的市場更多地流向零售市場。
此外,隨著醫生多點執業政策松綁,大型連鎖藥店將有可能獲得更多小藥店無法奢求的處方。基于這一背景,廖光會認為未來5年將是主流連鎖藥店的黃金發展期,而中小藥店將被吞并,單體藥店將進一步被擠壓出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