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4-07 13:54:35
業內人士指出,注冊制不等于不審,還需要對企業提出的申請進行審核,需要一支專門力量。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一鳴
每經記者 王一鳴
4月3日,上證所在官方微博舉行新聞發布會,對于媒體以及微博、微信上流傳的關于“交易所聆訊質詢委員會(以下簡稱聆訊會)取代證監會發審會”的報道予以回應。
上證所表示,目前并未接到組建聆訊質詢委員會的通知。注冊制改革,IPO審核下放交易所是主流方案,如果法律修改確認了這一制度安排,上證所將在立足我國市場實際情況的前提下,適當借鑒境外成熟市場的經驗。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今年初滬深交易所已啟動大規模招聘,涉及人才包括法律、財務等各個方面。業內人士指出,注冊制不等于不審,還需要對企業提出的申請進行審核,需要一支專門力量。
發審委任期或延期
4月6日,一位資深投行人士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發審制屬《證券法》一部分,注冊制實施需待《證券法》修訂完成。所以,他預計今年上半年不太可能把發審會改成“聆訊會”,只有注冊制出臺,發審會才會被取消。
至于《證券法》修改進度,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明確表示,按正常進度,《證券法》修訂案有望在4月底上會,初審過后,需要征求意見并總結,最快8月進行二審,10月完成三審。證監會副主席姜洋也表示,《證券法》的修訂會嚴格按照人大議程,希望《證券法》修訂能夠在今年順利完成。
隨著注冊制的臨近,本屆發審委被認為將有可能為最后一屆發審委。據記者了解,發審委委員施行聘任制,任期一年。第十六屆發審委將在今年5月到期;第六屆創業板發審委將在8月到期。同時,也有消息稱,發審委的任期可能將會一直延期到《證券法》修訂完成。
在今年“兩會”期間,上證所理事長桂敏杰曾表示,目前,注冊制制度設計,方案討論已較深入,上證所有幾項工作:
一是審核。注冊制不等于不審,還需要對企業提出的申請進行審核,需要一支專門的力量。誰來審?從目前情況看,由交易所進行審核是主流方案。
其次,審核工作突出信息披露的作用,要求企業說清楚自己,由投資者判斷企業的優劣。在注冊制下,仍然存在一定的發行條件和上市條件,但是大大壓縮、大量提出發行上市申請企業的情況是靠信息披露公之于眾的。
業內:IPO審查暫難放松
桂敏杰認為,“核準制是依據條件審,注冊制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披露,由投資者判斷是否投資,”這是核準制和注冊制不一樣的地方。所以,在注冊制下,審核工作要求企業披露清楚企業的實際情況。比如第一關審核人員會問企業80個問題,到第二關再問30個問題,沒有說清楚的要求必須說清楚,以便給投資者盡可能還原一個真實的公司。
此外,注冊制突出中介機構的作用和責任,以及加大對違法違規、弄虛作假、隱瞞信息的企業和個人的打擊查處力度。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近期市場熱議“聆訊會”。在港股市場中,“聆訊”的含義是隨時等候港交所質詢。按港交所規定,對擬上市公司只進行“形式性審查”,不進行“實質性審查”,即只審核申報材料是否符合上市條例關于信息披露的要求,是否存在非正常關聯交易等,而不審核上市公司該不該上市。
目前,對于A股而言,何時組建“聆訊會”以及如何審核IPO尚未明確。
“不管是發審委還是‘聆訊會’,基本的審核工作性質不變。即使不進行實質性審查,但預計初期IPO審查不會放松,因我們的資本市場還缺乏自我約束機制。”一位上海本地投行總經理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A股整體投機氛圍未得到有效遏制,定價機制缺乏,經營風險大的中小盤股市盈率居高不下,在這種情況下新股IPO幾乎包賺不賠,同時,企業過度融資的可能性也較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