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19 00:50:1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娜
◎每經記者 李娜
3月17日,上證指數一舉突破2009年高點3478點,此后并未有止步跡象,昨日(3月18日)直逼3600點。
本輪A股市場上漲的根基是什么?一路攻城掠地之后,未來A股市場的機遇又在哪里?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融通基金轉型三動力的基金經理張延閩。
制度性紅利推漲A股
“近期市場的上漲和央行呵護資金面密不可分,市場預計后續央行將有進一步寬松的動作。雖然上證指數攻破3478點,但從全年來看指數風險不大。”張延閩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
滬深A股市場自去年11月下旬啟動以來,一直處在升溫階段。在宏觀經濟并沒有出現明顯改善的情況下,支撐A股一路向上的動力在哪里,場外資金為何急速跑步入場?
前兩月的降息及降準基本上符合市場預期,由于前期漲幅過大,利率敏感性資產的走勢偏弱。預計貨幣寬松的步伐還會持續,后續金融、地產等利率敏感性板塊的走勢取決于貨幣寬松的目的是“對沖外匯占款下降”還是“微刺激”。從前兩月的走勢看,市場預期對沖性貨幣操作的占比更大一些。
張延閩指出,這輪行情上漲的根本驅動力在于居民資產配置的變化,以及市場預期國家治理效率的改善。比如互聯網+、“一帶一路”、京津冀一體化和長江經濟帶等戰略都是國家治理效率提升的策略。國家治理效率提升會改善目前產能過剩困局,配合互聯網+戰略,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從而推動企業的業績增長。
“從中長期看,在新的領導層改革措施推動下,國家治理效率會不斷提升,這是A股市場中長期發展的制度紅利。”張延閩進一步表示。
轉型催生新支柱產業
創業板一再創出新高,板塊風險也屢屢被提及,未來到底是以高成長性為主打的成長股的天下,還是藍籌股的天下?
在張延閩眼中,2015年A股市場的投資機會應該是多元化的。張延閩指出,從行業角度來看,在經濟轉型中,勢必會產生新的宏觀經濟支柱性產業,例如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生物醫藥、醫療、教育、體育、文化娛樂和新能源等戰略新興產業,這些產業會在宏觀產業政策與信貸政策的支持下不斷壯大,這是中國經濟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保障。
在2015年,張延閩更看好估值合理的券商及一些中盤藍籌股,看好的主題投資是國企改革、北斗產業鏈、工業4.0等。“我看好券商的邏輯是前期兩融事件和杠桿資金規范已消化,券商的估值已經回歸合理。目前兩融持續活躍,余額創歷史新高,規模突破1.29萬億元,兩融依舊是券商利潤主動力。券商行業處于業績高增長和加杠桿加功能周期。”他向記者闡述看好券商股的邏輯。
對于目前火熱的互聯網投資機遇,張延閩坦言自己看好的互聯網相關子行業應該包括:人工智能、車聯網與汽車后市場“O2O”、產業互聯網、工業大數據、工業4.0、中小企業移動互聯應用、3D打印、環保(數據在線監測)。張延閩準備圍繞上述互聯網相關子行業,從企業家戰略、管理層執行力、商業模式、市值空間等幾個維度挖掘優秀的標的。
對于目前普遍熱議的高估值創業板,張延閩表示,估值高的問題歸根到底是這幾年貨幣超發。
另外創業板的市值管理和去年券商股對股票交易量的邏輯一樣,已經形成了一個正反饋。未來只要流動性不枯竭,監管依然寬松,這種泡沫很難判斷拐點。他向記者表示,有個信號值得關注,新華社于3月6日發文指出《創業板不是“創夢板”切莫操之過急》,從過往新華社刊文來看,均對資本市場有指導意義,這值得投資者留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