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3-02 20:37:00
據新華社電,今年有26家央企列入中央首輪巡視,而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消息顯示,目前巡視組已經入駐名單中的20家央企。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師燁東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師燁東 發自北京
羊年春節剛剛過完,2015年中央首輪巡視就已經啟動。據新華社電,今年有26家央企列入中央首輪巡視,而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消息顯示,目前巡視組已經入駐名單中的20家央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在26家被巡視央企名單中,有14家央企為具備壟斷地位的能源、電力領域企業,占比超過了50%。
此輪專項巡視的時長也是以往專項巡視的兩倍,達到兩個月左右。中紀委亦在官方網站表態,加強國企巡視,今年更有深意。分析人士認為,2015年圍繞央企展開的反腐風暴,要比2014年還要強勢有力。
能源電力企業為巡視重點
春節剛過,中紀委便開始了2015年新一輪的專項巡視,而此輪巡視,則劍指央企:次輪巡視的目標位26家大型央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巡視名單的26家央企中,有14家企業的主營業務都涉及到能源與電力領域,占比超過了50%,包括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國家電網公司、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大唐集團公司、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中國中化集團、中國五礦集團。
從2014年末的央企巡視中,13家被巡視央企有2家能源公司與一家電力公司被反饋有相應的腐敗問題,其中,中國石化被反饋“搞利益輸送和交換”;華電集團被反饋“跑官要官、買官賣官”;神華集團被曝“謀取‘黑金’、利益輸送‘黑洞’、‘鏈條式’腐敗”。
截至目前,中紀委已經入駐20家企業,其中8家公司為能源與電力企業。在新一輪的巡視中,能源、電力領域企業占比大幅超過之前,成為中紀委此輪巡視的重點
在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看來,作為經營相對壟斷的行業,能源與電力領域企業成為此輪巡視重點,并不意外。
“在能源與電力領域,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央企的領導,都掌握了較多的權力與資源。這兩個領域的項目往往涉及資金眾多,而又缺乏監管,因此容易造成腐敗,從而成為首輪巡視的重點。”韓曉平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道。
而早在去年,《中國紀檢監察報》就曾刊文稱,“相對集中的能源審批權和國有企業的壟斷經營權,很容易成為想要進入或涉足能源行業的企業或個人公關的對象,導致能源領域成為權力尋租的重災區。”
國企巡視今年更有深意
與上輪央企專向巡視一個月的時間不同,此次專向巡視時間增長一倍,達到了兩個月。中紀委亦在官方網站刊文稱,“加強對國有企業的專項巡視,在2015年還有著更深層次的意味。”
在中紀委官方網站刊出的一篇名為《專項巡視央企是清理蛀蟲更是護航改革》的文章中寫道,“‘國有資產資源來之不易,是全國人民的共同財富。’對國企進行巡視,是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作出的明確部署。從之前巡視反饋的情況看,國有企業在管黨治黨、黨風廉政建設上的確存在不少問題,有的問題還相當突出,如“吃里扒外”、“損公肥私”、“牟取黑金”、“買官賣官、搞團團伙伙”等等。”。
“中央企業今年就要問責一批,抓典型。我希望誰也別當這個典型。”國資委主任張毅對國企負責人發出忠告。
此前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15年總書記習近平的新年致辭以及中紀委五次全會亮出的年度工作計劃,都釋放出了反腐還將深入推進的信號。中央巡視組在通報央企問題時表述用語的變化,再次表明2015年的反腐風暴特別是圍繞央企展開的反腐風暴,比2014年還要強勢有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