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6 01:30:59
跑出一路高升的收視率后,近日《奔跑吧!兄弟》電影版又以“三天破兩億”的“掘金速度”震驚了影院的經理們,綜藝節目“電影化”的圈錢模式熱度更上一層樓。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江然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江然 發自成都
跑出一路高升的收視率后,近日《奔跑吧!兄弟》(以下簡稱《跑男》)電影版又以“三天破兩億”的掘金速度震驚了影院的經理們。
實際上,由現象級綜藝節目演化為電影,《跑男》并非首例。許多人還記得去年春節《爸爸去哪兒》大電影攬金7億元的奇跡。《跑男》電影在這個時候出現,則讓綜藝節目“電影化”的圈錢模式熱度更上一層樓。
“這種大流量綜藝節目衍生出來的項目或產品,比稱之為電影更貼切。”易觀國際分析師黃國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過,這一市場上的成功產品,從藝術角度而言卻被輿論痛批,一些電影人士甚至擔心其“擾亂市場”。
“從產業結構講,我們鼓勵文化產業對IP(知識產權)的持續開發。”樂正傳媒研發總監彭侃解釋稱,“只是在目前競爭激烈且觀影群體尚未形成理性觀影習慣的環境下,這類‘大電影’能火多久不得而知。”
影片成績遠超預期/
自1月30日上映以來,《跑男》電影就“不負眾望”地在票房上一路高歌猛進。上映首日票房達到7900萬元后,又以2.28億元的成績拿下周冠軍。
“影院對影片有預期,但現在的成績顯然已經超預期。”西南地區某大型影院經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據其透露,上映一周來,《跑男》單日票房一直維持在該電影院單日票房的40%以上,“沒想到情節與制作都如此簡單、速成的電影,這么叫座,只能說觀眾愿意為笑聲買單。”
在北京,另外一家頗有名氣的影院經理亦向記者透露,“《跑男》首周排片量在50%以上,周末上座率達到80%,周末日均千萬票房不在話下。”
拋開檔期等外部因素不談,《跑男》電影的票房成績確實亮眼。這不僅讓人想起去年春節期間瘋狂攬金7億元的《爸爸去哪兒》大電影。也似乎正是從這部電影開始,電影市場真正進入了 “現象級綜藝節目改編電影”的時代。
“這種大流量綜藝節目衍生出來更是一種項目或產品,比稱之為電影更貼切。”黃國峰告訴記者,其特點往往都是拍攝周期短、劇情簡單。據了解,《跑男》拍攝周期僅幾日。
此類產品背后根本不缺乏 “金主”。“這些項目根本不缺投資方,反而是投資方爭著搶著都不一定能進去。”黃國峰說。
公開資料顯示,《跑男》制作方除了浙江藍巨星國際傳媒有限公司,還有萬達影視與華誼兄弟,發行方則由萬達影視、華誼兄弟以及五洲電影共同擔任。
“這是一筆很劃算的買賣。”彭侃告訴記者,現象級綜藝節目已經積累出一定觀影基礎,再加之各大電視臺的瘋狂營銷,市場自然可期。
黃國峰亦表示,“《跑男》節目一共15期,相當于給這部電影做了15期超級預告,營銷價值很大。”
掘金IP產業鏈/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國內綜藝節目漸漸興起,不管是自制還是引進模式,通過綜藝節目多種途徑變現的方式也會越來越成熟。
實際上,在《爸爸去哪兒》大電影之前,就已經出現過一些嘗試,只是效果并不理想。最鮮明的對比是2013年12月下旬上映的 《中國好聲音》電影版《為你轉身》。
公開資料顯示,該電影電影版《為你轉身》2013年10月10日正式開機,上映日期在12月的圣誕檔,整個拍攝制作周期僅有兩個多月,實際拍攝僅為二十多天。遺憾的是,這部電影在票房上遭遇了慘敗,首日票房僅100萬元,首周3天實現票房約200萬元。
“一是題材原因,歌舞類節目故事性弱,相對小眾;二是推出時機。”彭侃總結說,“《為你轉身》出來時,‘好聲音’熱度已退,沒有人再關注這些歌手。相比之下,《跑男》幾乎實現了‘無縫對接’。”
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北大陳少峰亦對記者表示,對于該類影片而言,“趁熱打鐵”是其成功的必要條件,“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品牌內在的延續性。”
不過,《中國好聲音》電影“快餐式”的拍法,在當時也引起電影界人士的爭議。如今,《跑男》電影也承受同樣的輿論壓力。一些觀點甚至認為,投資方或影院一味圈錢不注重電影質量,也將“擾亂市場。”
“從藝術角度看,或許此類影片在制作等方面并不合格,”彭侃表示,“但如果從市場角度出發,這已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產品。”在他看來,目前國內觀影群體更熱衷于追熱點,綜藝節目改變而來的電影有如此火爆的市場,在國際上也是鮮有的,這是一種中國特有的媒體產品。
從產業結構來講,開發IP價值也是我國文化產業目前所鼓勵的方向。“文化產業最大的特點在于可以不斷開發其IP。”陳少峰分析稱,“正在上映的動畫片《熊出沒》也同樣是這個道理,通過不斷積累、沉淀品牌后,開發其IP產業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