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1-30 19:47:47
每經編輯 陳小雨
每經記者 萬敏 發自北京
2015年1月30日,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的全球專家咨詢委員會20名中外專家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集體亮相。
這份華麗的專家團名單中包括歐盟委員會前主席、意大利前總理羅馬諾.普羅迪,法國前總理多米尼克.德維爾潘,正大集團董事長謝國民,前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史蒂芬.羅奇,德國羅蘭貝格咨詢公司名譽主席羅蘭.貝格,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會長斯蒂芬.歐倫斯,200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羅伯特.恩格爾,韓亞金融集團前會長金勝猷和英國東亞委員會主席、邁凱倫集團董事長羅恩.丹尼斯。
中國的專家成員則有香港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主席鄭家純,正大集團副董事長楊小平,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特華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光榮,臺灣中國信托商業銀行前行長及總裁周榮生等。
在媒體采訪環節,法國前總理多米尼克.德維爾潘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中國現在整個經濟在全球范圍來看處于一個轉型的過程中,最大的改變是經濟模式的轉變,正在向消費型模式的轉變,而且現在全球范圍來看中國的工業化程度已經非常高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民營企業、民營資本走出去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會有很大的機會。
他更進一步表示,現在美元、英鎊、瑞士法郎對歐元的匯率持續下跌,當然現在對歐洲投資是一個很劃算的時機。“當然民營的資本會更加受歡迎,更加方便,因為國營經濟拿的是國家的資本,它有很多限制,對于世界的規范體制來說,他們當然覺得民營資本更受歡迎,尤其現在可以看到中國一些國營資本在南美、在非洲有很大的投資,有一些短期內我們看到很可觀的收益,但是從長期的,從一個長遠的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說,讓中國的民營資本走出去才是一個真正順應潮流的過程和大勢所趨。”
前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史蒂芬.羅奇則透露,目前中民投的國際業務尚沒有聚焦在美國,更多的是在歐洲。但他表達了對未來中美更多民間投資交流的期望稱,“我個人相信美國之后也許會有更多機會,中國公司在美國進行戰略投資也有很多潛力和機會。中美兩國之間正在就中美雙邊投資條約進行非常積極的磋商,希望條約的簽署進度更快。在今年,對中國公司來說,在美國的投資環境會更加友好,會有更多的投資機會。”
此次成立全球專家咨詢委員會距離中民投宣布建立“清華大學全球產業4.5研究院”僅四天,一周內密集在媒體前亮相的中民投董事局主席董文標當天再次充當了中民投的代言人,他在致辭中稱,中民投愿意服務國家“走出去”和“一路一帶”戰略,在國家產業的升級轉型中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成為民營資本的“走出去”的領軍者。“我再次重申中民投不光是一家投資公司,它的背后有中國的59家知名的私營公司,是中國民營經濟的縮影和代表,支持中民投就相當于支持中國的民營經濟,支持中國經濟就是支持中國。”
此外,他再次明確了中民投未來發展戰略,其中重要一部分是“用5-7年時間,把中民投打造成為全牌照的金控集團,以保險、銀行、金融、證券信托為主的全牌照的金控集團,并且是高度市場化的金控集團。”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