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0 01:24:08
昨天,在證監會向兩融業務“開刀”的背景下,A股市場遭遇踩踏式下跌。滬指重挫260.14點,以3116.35點報收,跌幅高達7.70%,創下近六年來的最大單日跌幅。金融、地產、交運、機械等前期大漲的板塊集體上演跌停潮。更具歷史意義的是,股指期貨幾個合約也出現跌停,這是歷史上首次出現。
昨天的盤面,已經不能用“慘”字來形容,因為已經不忍直視。好在,現在的投資者心態越來越好,還有人有心情自我解嘲。比如有人說,“今天走得最穩健的就是券商,開盤以后就沒跌過……”;還有人說,“今天手中的票沒有幾只跌停的,說明前期的行情沒踩準節奏。”話雖如此,但是暴跌過后,大家遭受了損失,但又能從中獲得些什么,依然值得思考。
如果要說此次暴跌的“罪魁禍首”,或許就是證監會對兩融業務加強監管。畢竟,本輪行情的最大推手,也正是融資融券,正所謂“成也融資,敗也融資”。或許,證監會自己也沒有預料到,這樣的政策出臺,會對市場帶來如此大的打擊。就像2014年11月21日,央行降息的消息,可能也沒有想到會引發如此級別的瘋牛行情。那么,昨日的大跌,究竟應該如何理性的看待?我個人認為,在當前融資規模巨大的市場環境下,任何利空或者利好,都將被放大。在大盤當前位置,由于自身本來就有調整需求,因此不論有沒有消息面的沖擊,調整都會出現,這就是我此前反復強調的一月份的調整。而利空消息的出現,只是讓調整來得更加猛烈。如果沒有利空出現的話,1月份的調整反而可能是以陰跌的方式展開,陰跌調整,大家同樣不好受。所以,既然調整必然會來,而暴跌如果能讓調整以空間換取時間的話,那也就沒有必要過于悲觀。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昨日的暴跌,在某種程度上慘烈程度已超過“5·30”行情。在“5·30”之前,市場是題材股、低價股爆炒的行情,眾多中小散戶遍體鱗傷。而此次暴跌前,是大盤藍籌股的行情,在股指期貨、融資交易的背景下,機構損失慘重,爆倉者或許已經大量出現,所以教訓更是血淋淋的。因此,在經歷了此次慘痛經歷之后,至少很多人知道了什么叫控制倉位,什么叫控制風險,什么叫不能輕易融資。
那么,接下來市場會跌向何方?我個人認為,盡管不能輕易判斷中期行情見頂,但此次調整或許要在周線級別上尋求支撐。目前,滬指10周均線在3000點附近,指數跌到這個位置也并非不可能。
(張道達)
道達郵箱:daoda@263.net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手記不涉及任何操作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