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4-12-30 13:21:43
回顧2014年,發達國家乃至全球經濟加劇分化,美國無疑成為全球經濟的“明星”。與此同時,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也逐漸分道揚鑣。
證券時報記者 吳家明
5%、0.8%和-1.9%,這是美國,歐元區和日本三季度經濟增速的對比。回顧2014年,發達國家乃至全球經濟加劇分化,美國無疑成為全球經濟的“明星”。與此同時,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也逐漸分道揚鑣。
投資者瘋狂涌向美國
目前,美國經濟強勁增長勢頭已經確立,2014年第二、三季度分別增長4.6%和5%,失業率也降至6%以下。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14年美國經濟增長2.2%,2015年將進一步加快至3.1%,在發達經濟體中一馬當先。
隨著經濟重新煥發活力,數百萬曾經因為找不到工作而灰心的美國人是否會重新進入勞動力市場將是美國經濟未來走向的關鍵之一。有市場人士指出,美國經濟的一個重要進展被投資者忽略:勞動力參與率正在逐步穩定。據悉,勞動力參與率是美國人口中正在工作或者正在找工作人口的比例,也就是美國人口中勞動力大軍的比例。當金融危機來臨時,美國的勞動力參與率大約為66%,自此之后開始逐步下降。盡管經濟復蘇,美國勞動力參與率也沒有提升,直到今年,美國的勞動力參與率開始回升至62.8%。
的確,在全球經濟疲軟的當下,美國經濟一枝獨秀,股市屢創新高,美元指數也刷新近9年高點。金融數據提供商Markit的數據顯示,出于對美國經濟復蘇的信心,2014年大量資金涌入追蹤美國資產的ETF并創下自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這與歐洲的情況截然相反。ETF能像股票一樣交易,但這種資產通常被投資者用來下注經濟基本面而非個股。
歐日經濟萎靡
新興經濟體“慢增長”
對歐洲和日本等發達經濟體來說,情況并非如此。經歷了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歐洲經濟仍在艱難前行。最新數據顯示,歐元區第三季度經濟增長0.8%,11月通脹水平徘徊在0.3%的低水平,顯示歐元區依然在與通縮苦苦斗爭。有分析人士表示,增長停滯和圍繞某些國家較長期債務格局揮之不去的擔憂,將會挑戰歐元區國家的經濟基礎。
日本第三季度經濟同比萎縮1.9%,二季度已大幅下滑7.3%,日本經濟也因此陷入技術性衰退。日本政府近日緊急通過總額約3.5萬億日元(約合290億美元)的一攬子經濟刺激措施,以拯救陷入萎縮的日本經濟。
安聯集團首席經濟顧問埃利安表示,對新興經濟體而言,發達經濟體的這種新格局意味著匯率加劇波動,包括美元對多種貨幣進一步升值的壓力。此外,全球政策緊張風險加劇,要求實行保護主義的政治壓力隨之增加以及金融市場不穩定的周期性發作。
在2014年,曾經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新興經濟體步入“慢增長”時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OlivierBlanchard此前表示,從中期來看,新興經濟體的前景出現相當重大的變化。IMF總裁拉加德認為,巴西和俄羅斯等國家出現了明顯的經濟放緩,美聯儲結束量化寬松將引發新興經濟體的震蕩。
貨幣政策走向不同
美歐日迥異的經濟形勢,引致不同的貨幣政策走向。美聯儲已經退出第三輪量化寬松,并醞釀于2015年開始加息。歐元區和日本的貨幣政策走向則與美國截然相反。2014年6月初,歐洲央行啟動“史無前例”的超級寬松貨幣政策,成為全球首個實施負利率的發達國家央行,隨后更進一步降息。日本央行則在10月底將貨幣寬松規模進一步擴大至每年購買約80萬億日元金融資產,以刺激因4月1日消費稅上調而遭受打擊的日本經濟,并力爭如期實現將通脹率推升至2%的目標。
展望2015年,市場人士普遍預計,全球性的寬松貨幣政策環境再度加碼。雖然美聯儲存在加息預期,但多位官員也曾表示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維持寬松貨幣政策。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多次重申,歐洲央行管委會一致承諾在必要時出臺更多非傳統措施。此外,隨著安倍晉三順利連任,“安倍經濟學”將繼續發力,質化和量化寬松的潮水或只漲不退。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