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陳玉宇:人力資本是新常態時期核心資源

2014-12-11 00:49:48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周程程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周程程 發自北京

新常態之下的中國“藥方”有哪些?這其中,被學界甚為推崇的方向聚焦在供給側,這種重在解除供給束縛的經濟學流派,將人力資本的供給抑制列為其中,認為給其松綁才能實現財富涌流。放寬視域,從過往的經驗來看,支撐經濟增長的動力離不開科技創新、人力資本和產權保護這三個要素,尤其是人力資本的增長對經濟的助力頗為明顯。

時下,伴隨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召開,對于新常態背景下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動能何如,諸多學者最近發聲頻頻,而他們幾乎不約而同的提及人力資本。陳玉宇,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他在12月9日以十余篇微博說明人力資本和經濟前景的邏輯關聯,現在且看他的系統性論述。

近日,云南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了 《2013年度云南人才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2013年云南省人力資本投資1864.26億元,占GDP的16%;全省人才資源總量381.63萬人,比上年增長6.85%。

在地方愈發重視人力資本投資的同時,人力資本對地方經濟發展具體將起到何種作用?特別是在新常態之下,人力資本對于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性到底體現在哪兒?對于創新創業的推動力有多強?如何才能使人力資本發揮最大效應?

帶著這些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陳玉宇。

人力資本是經濟增長核心資源

NBD: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情況下,目前人力資本對于中國經濟增長有何重要性?

陳玉宇: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發生的變化之一,就是支持中國經濟發展的最主要的勞動力資源條件發生變化。中國將從一個低技能、低教育水平的勞動力充裕國家,變成一個高教育水平、高技能勞動力充裕的國家。怎樣適應這樣的轉變,需要中國的勞動力市場有根本性的深刻改革,才能夠完成。

中國還進入了收入分配體制的新常態。此前30年強調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現在逐漸轉向了效率與公平兼顧的新常態。這也與我們勞動力市場的變化有關。普遍的受教育水平是解決收入分配不平等最有利的方式,同時也是最健康的方式。

人力資本是一個國家長期增長最核心的資源。新常態的核心其實是勞動力市場的改革和中國的創新能力與生產效率的改進。而其中的牛鼻子就是勞動力市場,中國需要一個更加完善、全國一體化、具有很大靈活性和功能性的勞動力市場,以將勞動力配置好,將優勢發揮出來。

NBD:目前中國的人力資本現狀如何?未來的前景又怎么樣?

陳玉宇:首先,中國的人力資本在存量上并沒有優勢,25歲到34歲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相比其他國家較低。這也要求國家應繼續加大人力資本的投資,包括基礎教育更加廣泛推廣,甚至提升到12年。以及現在已經展開的高校擴招,并不要因為暫時的困難和目光的短淺而放緩腳步。

再看優勢,中國的優勢在動態上,我們雖然在上世紀的50年代到70年代間的受教育水平與世界各國相比較低,但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之后,中國的學生完成高中與完成大學的比例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這一比例還有提升的空間。

中國今年700多萬本專科生畢業,以后這個比例將繼續上升。中國歷史性地實現了轉變:從低技能勞動力充裕的經濟體,悄然變成高技能(大學)勞動力充裕的經濟體。5年后累計新增4000多萬本專科畢業生。這將引起一場高技能勞動力供給誘致的產業結構革命,前途可期。

不贊同大規模培養技工

NBD:這是否會為當前的創新創業熱潮注入活力,從而促進經濟發展?

陳玉宇:中國當前另外一個值得重視的事情是,盡管當前宏觀經濟困難,但平心而論,是有的行業困難,有的行業不困難。即傳統的行業困難,新行業正在一鳴沖天地發展。

像電商、網上銷售,各種物聯網互聯網我都將其統稱為新經濟。新經濟的增長速度都是驚人的。如上半年的網上銷售,和去年相比增長了48%,但實際上全社會的整個銷售額才增長8%。

新經濟絕不僅僅包含著電商,還包含通過移動互聯網、信息系統能夠增加效率降低成本的所有生產環節。這都將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天下和舞臺。這時候,新經濟更需要受過更好教育的勞動力支持。

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將中國制造業的振興寄希望于像德國那樣培養許多高級技工。但目前的情況是,中國技工可以培養,但不會需求那么多。

就像美國現在有1.5億勞動力,但在制造業中就業的一共才1300萬左右。中國在制造業中的就業人口,今天就是歷史的頂峰,未來中國的制造業會發展,但是主要依賴每個工人創造的產值增加。

所以,中國培養人力資本方面決不能短視,當前世界的技術環境充滿不確定性,勞動力需要的不是狹窄技能,而是快速適應外部環境和良好的學習能力。

這恰巧是大學教育培養的專長所在。現有微觀數據的各種估計,大學教育的投資還是不錯的投資。教育還對社會的參與度,對美好價值的衛護,對良好人格的形成,對減少暴力和犯罪,都頗多影響,政府補貼是應該的。

政府主導構建高效勞動力市場

NBD:在高技能勞動力逐漸充裕的情況下,目前的勞動力市場是否會不相匹配?

陳玉宇:目前中國的產業結構是為了適應農民工發展而形成的產業結構,現在高等教育水平的人在找工作時會發現,適合他們的工作比例并沒有那么高,所以更需要有更好的勞動力市場,讓他們在有限的工作崗位里,達到更高效率的雇主和雇員的匹配。

對勞動力的需求方,也就是企業們,也會根據資源稟賦條件的變化,來考慮未來的發展方向。他們看到市場上有如此多的高水平勞動力,便會考慮是否該轉產,是否應該去開辟生產性的服務業,或生活型的服務業等符合未來方向的產業。

我們需要一個高效的勞動力市場,使得充裕的高技能的勞動力,不斷與產業結構轉變的企業產生的新需求迅速進行配對、吻合、互相促進。

但目前的問題是,許多企業找不到合適的高技能勞動力。北京的大學生勞動力充足,但在其他城市相關勞動力較少卻需求量大的情況下,北京的勞動力是否愿意跑向其他城市的勞動力市場呢,這要打一個問號。

中國1990年到2012年出生的人,差不多有4億,其中大約2億受過高等教育。未來20年陸續進入勞動力市場,最大的挑戰在于此。我們需要一個高效率的勞動力市場,配置好我們最寶貴的勞動力資源。

NBD:如何建立一個高效的勞動力市場?

陳玉宇:政府在構建勞動力市場方面是要起主導作用的,原來限制勞動力市場配置效率的法律、戶籍制度等都需要調整,且不要再制定一些一廂情愿不符合市場規律的制度。好的勞動力市場,能夠有效配置勞動力資源,提高生產率。勞動力資源誤配置,損失巨大。

中國未來增長動力的轉變,是需要建立在一個更加完善的勞動力市場的基礎上,以使得不斷培養出高技能的人力資本不被浪費,能夠隨著中國的產業結構的變化,迅速地補上去,進而發揮互相促進的作用。

在此情況下,中國真的會變成不再依賴低級的制造業,而是逐漸演變成依賴高級制造業的相關環境,依賴城市化和服務業來進行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乱码页 | 亚洲美女福利视频 | 日韩精品双飞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ⅴ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