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0 01:08:33
在地產金融人士看來,這是彩生活打造社區生態鏈邁出的重要一步,但這種理財模式也需注意政策和兌付等風險。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杜冉樂 實習記者 黃宗彥 成都攝影報道
每經記者 杜冉樂 實習記者 黃宗彥 成都攝影報道
12月8日是“彩富人生1號計劃”活動的最后期限,成都花樣年·花郡的業主李先生仍在猶豫,到底該不該拿出一兩萬投進去?按照產品表述,這是花郡物業公司彩生活年底為了回饋社區業主推出的一項活動,業主只要按照戶型面積充值1萬~2.5萬元的預付款,既抵扣了一年物業費,又能享受3.5%的年化收益,還有禮品相贈。
彩生活集團一位業務部工作人員近日透露,這是公司總部聯合花樣年在全國彩生活社區推出的活動,業主自愿參與,不限名額,承諾資金安全。彩生活集團總裁唐學斌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業主的資金通過花樣年旗下的合和年小額貸款公司利用P2P平臺運作,如果投資出問題,由他們共同承擔。
在地產金融人士看來,這是彩生活打造社區生態鏈邁出的重要一步,但這種理財模式也需注意政策和兌付等風險。
理財收益沖抵物業費/
在彩生活集團推出的 “彩之云”APP平臺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看到彩生活的社區理財活動。記者在12月7日以業主身份來到位于成都東二環外側的花郡。各出入口懸掛的“保本保收益,沖抵物業費”紅色條幅尤為顯眼,還印有兩大港股公司花樣年和彩生活的股票代碼為其“保駕護航”。
記者走進花郡物業服務中心,看到前臺堆放了兩摞上述活動的宣傳單,其中一摞紅色的冊子顯示,業主通過登錄 “彩之云”網站或手機APP平臺,打開E繳費平臺,會顯示“沖抵物業費活動”頁面。活動名為“彩富人生1號計劃”,宣稱“保本保收益”。也就是說,這是彩生活以“充值預交費”的名義推出的一款理財產品。登錄APP平臺后記者發現,目前有1891位業主參與活動,預存資金總計4683.5萬元。
上述紅色冊子還介紹說,業主預存充值成功之后,小區客戶經理會派送蓋有彩生活集團公章的憑證,憑證上顯示預存資金明細、可獲得收益、沖抵物業費期限等。不過,在一年存續期內,業主不能中途退出。一年之后,本金和收益會流入業主綁定的銀行卡,但這個前提是業主發起提現申請,等到第3個工作日才能到賬。
記者注意到,彩生活E繳費平臺還捆綁了國內知名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匯付天下,應是彩付寶平臺的第三方支付與資金托管平臺,在匯付平臺上進行充值、取現與支付等操作。另一摞白色的宣傳單顯示,這款產品由花樣年、彩生活等提供五重保障,其中也包括匯付天下。
彩生活物業服務中心一位周姓工作人員表示,按100平方米的戶型計算,一年可省去1176元的物業費。再加上預存2萬元可獲得收益700元,總收益率達9.38%。“說句難聽的話,就算你們的錢賠了,大不了你們10年不用交物管費。”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業主身份致電彩生活集團總部,一位業務部的工作人員表示,這個活動是由公司總部聯合花樣年集中推出的,覆蓋了公司服務的全國所有社區,業主充值期限只有1個月,從今年11月8日到12月8日,不限名額,自愿參與。
記者從相關渠道獲取的業主充值紙質憑證進一步了解到,在憑證內容的落款部分,除了蓋有彩生活集團公章之外,還有一個彩生活集團財務專用章。
重構社區生態鏈/
彩生活何以提升競爭力?在唐學斌看來,“彩生活”的核心理念是利用“好而不貴”的物業服務來擴張物業管理的規模,占領更多的社區資源,通過分析客戶需求,將有形的物業服務體系與無形的電商服務平臺結合起來。完成這個戰略的核心是利用先進的智能網絡技術,研究整合業主需求,建立隨需而動的服務體系。
2013年下半年以來,各大房企似乎陷入增長危機。以花樣年為首的房企另辟蹊徑,將注意力聚焦至社區大數據,試圖從中“掘金”。今年6月底,彩生活集團從花樣年集團拆分出來之后赴港上市,其市值一度遠超母公司?;幽昙瘓F主席潘軍曾多次公開表示,“投資者為什么不給地產高估值,他們認為你是重資產不可持續,模式錯了。”
在潘軍看來,地產的模式一定要變。按照戰略定位,彩生活的盈利模式不再是傳統的物業管理費,而是依靠社區運營所帶來的社區增值服務以及社區金融等。
昨日,熟悉彩生活集團的亞信控股集團董事會秘書榮騰洪表示,彩生活敢這樣做的底氣在于“大數定律”,彩生活物業公司本身成立時間早,在全國擁有龐大的業主群,號召業主一起搞個“眾籌”,這個數目也是非??捎^的。
以成都為例,按照彩生活集團官網介紹,目前公司服務成都的項目主要是主城區的錦上花、花郡以及雙流縣的別樣城三個社區。記者走訪花郡發現,小區內既有水果店、生鮮店、快餐店和美發店,還有精典汽車中心、安康年老年服務中心等服務業態,其中安康年養老中心還引入了福泰年云健康智慧平臺和福臨老年公寓等產品。
今年8月份,彩生活集團發布智慧社區升級版,號稱將進入彩生活2.2時代,還引入了e理財、e維修與彩伙伴等平臺應用。潘軍曾表示,“大家哪一天不用手機了,門禁卡也不要了,房子也不要了,彩生活的模式就不成立了。但是只要這三者存在,我的模式就很難被別人顛覆。”
風險管控成關鍵/
如果說潘軍之前談論社區金融還是一個概念,那么此次展開的社區理財應是首試之舉。在榮騰洪看來,這應是彩生活向特定客戶進行變相融資。“以戶型70平方米為例,一年物管費就是840元,業主需充值1.5萬元,加上年化收益525元,一共1365元。不過,彩生活拿到1.5萬元之后,這種資金的月息一般為1.5分~2分,1個月就是225元~300元,一年下來是2700~3600元。”榮騰洪表示,待扣除所有費用之后仍能賺到1335~2235元。
對于上述模式,榮騰洪表示,彩生活免去物業費肯定也是有收益的。不過,這種模式仍面臨著一定的風險,比如兌付風險。曾調研過彩生活集團物業的某大型房企高層也表示,這種理財模式他們公司也曾想嘗試,但最后沒有付諸實施,還是擔心風險。
“一旦投資虧損,這是物業公司需要兜底的。”前述高管強調說,不出事則好,一旦出事就是大問題,業主會喪失對物業公司的信任,一個理財產品出事,所有項目都會受牽連。
榮騰洪認為,一個風險是資金去向,比如流向了P2P或小貸等會涉及到兌付風險。但彩生活集團工作人員強調說,業主的資金會由第三方監管,保證100%的資金安全性,還有彩生活和花樣年提供擔保。
12月8日,彩生活集團總裁唐學斌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解釋說,業主的理財資金通過花樣年的合和年小額貸款公司利用P2P平臺運作,彩生活只是此款產品的服務機構,如果投資出問題,由花樣年和小貸公司共同承擔。
昨日,全國房地產商會理事、交大房地產金融總裁俱樂部副會長李驍表示,彩生活與業主之間實際上建立的是一種借貸關系,同時彩生活又將資金委托給第三方進行理財,這中間涉及到三方關系,關鍵在于資金用途。
記者登錄“彩之云”APP平臺發現,該平臺也推出了e理財產品,產品名稱為 “樓盤收購短期借貸”,產品信用等級為3A,借貸金額200萬元,年收益率可達10%。按照產品表述,號稱采取了最先進的風控機制,由第三方資金結算和托管,也對外承諾100%的本息保障。
房企“掘金”社區/
除了彩生活之外,萬科、綠城、綠地等品牌房企均在發力社區“掘金”戰略。與以往單純的收取物業費這種思路不同,他們更多看重基于互聯網大數據思維下的社區商業機會。
圍繞社區戰略,大型房企當下的并購擴張戰愈演愈烈。興業(香港)證券相關研報認為,百強企業在管物業面積只占到城鎮居住總面積的6.32%,行業極其分散,整合的空間較大。
今年11月初,彩生活集團曾成功收購了新加坡一家物業公司,這被認為是該公司進軍國際物業服務市場的重要一步。今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彩生活毛利率高達66.1%,同比增長12.1%。
國內某大型房企高層強調說,彩生活的擴張步伐很快,但下一步仍需要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如何提升業主的滿意度和粘性,靠社區運營賺錢的前提必須是保持甚至提升物業服務水平,不能本末倒置。
記者注意到,今年10月23日,成都市房管局發布的三季度成都物業公司信用記分公告透露,在97家物業公司中,彩生活成都分公司被通報批評,還扣減了10分。
北京鏈家地產分析師陳雪向表示,“現在很多房企對未來社區服務有各種想法,但到底哪一些可以落地,這是一個大問題。其實,社區O2O模式具有服務行業的特征,對于房企來說,也是一個重大跨越或轉型。”無論是思維上,還是資源整合上,包括資源引進、社區服務內容、服務形式、服務質量,以及從如何落地上,從隊伍培訓等等,房企都會有考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