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農田水利產權改革破題 多省投入數百億資金

2014-11-18 00:50:0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雯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張雯 發自北京

在打通農田水利 “最后一公里”的攻勢下,多地興修設施的熱情高漲。近日,安徽水利廳宣布將投入100億元,欲推進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近期宣布百億資金攻堅農田水利建設的,還有廣西、黑龍江、河南、山東等省份。

水利部數據顯示,目前全國農田有效灌溉面積9.37億畝,僅占耕地面積的51.5%,還有近半數的耕地是“望天田”,缺少基本灌溉條件。

水利欠賬情況嚴重。對此,山東省預計在今冬明春投入300余億元,開工續建4.5萬項水利工程;安徽水利廳宣布將投入100億元,加快推進水利建設。

記者梳理發現,打通農田有效灌溉與節水灌溉路徑,成為多省水利建設投資的重點環節。

按照部署,山東將重點實施雨洪資源利用工程、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以及防洪抗旱工程等。

不過,產權主體、權責界定不清晰,長期成為農田水利干涸在“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原因。

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告訴記者,在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制之前,農村水利工程建設主要依靠村集體,當時的農田水利建設取得了不錯的成效。然而近30年來,由于農村集體力量小,沒有經費和主動性去建設,不少地方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停滯不前,甚至出現了倒退。

“一條農渠會經過很多農戶和農田,產權難以界定,誰來投資、誰來管護都無法落實”,在李國祥看來,造成目前瓶頸的關鍵原因是收益主體、責任主體不明確,應當創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積極性,在建設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時,這些新型主體自身有需要,也有經濟實力和管理能力,由他們牽頭建設、并享受國家補貼。

眼下,農田水利的產權改革已上升為國家層面的議題。在前不久水利部、發改委、農業部聯合下發《關于鼓勵和支持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以及多部委聯合啟動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之后,記者發現,多省在其百億投資農田水利建設項目中,均將“明晰產權、明確權責”作為項目實施計劃。

在安徽,今冬明春即將開始的農田水利建設將按照明確事權、改革產權、多元投入、建管結合的原則,探索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權、使用權交易平臺試點建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日韩欧美中文日韩欧美色 |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动漫 | 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 | 一区二区無碼在線觀看 | 伊人婷婷涩六月丁香七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