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4-11-12 09:03:19
“壽險行業如果再固守傳統,就要走不下去了。”天安人壽總裁郭自光日前在中國保險文化創新論壇上語驚四座。
組織架構變革:
應快速反應
證券時報記者:要適應壽險業的新常態,保險公司現有的組織架構應該作何調整?
郭自光:傳統的壽險公司組織架構帶有明顯的計劃經濟特色,決策層與市場之間存在很多層級,往往造成對客戶需求的反應遲鈍,無法適應新時代客戶的體驗式消費模式。
我們公司正在研究如何通過組織架構的調整,實現公司圍繞以客戶的體驗、經營、服務,圍繞著經營一體化理念,圍繞著對市場的快速反應并有效運營。
證券時報記者:這個組織形態是怎么樣的?
郭自光:圍繞著客戶的體驗、經營、服務,圍繞著快速反應,我們正在打造一個新的組織形態。在組織架構變革中,取消了幾十個處經理的配置,只保留監管機構和國家相關法規要求的部門,比如財務、審計這些,令組織架構實現扁平化。
扁平化的同時,我們成立了很多小的BU(業務單元),這些BU的功能放在研究客戶、獲取客戶上,目前初見成效。此外,我們的激勵機制也做了變革,激勵業務員去市場上尋找客戶,研究客戶。
快速反應是組織架構調整圍繞的核心。舉個例子,分公司一個很簡單的簽報,以前可能要走一個月的流程,需要20多個簽字,流程再造后,要求在一定時限內不超過3個簽字就解決。
天安人壽明年可減虧
證券時報記者:剛才您提到天安人壽把所有渠道的產品費用都打通了,明年的銷售計劃里將不再分渠道。個險、銀保、團險三支隊伍將賣相同的產品嗎?如何協調渠道之間的利益?
郭自光:公司的考慮是將原來制約機構市場開拓的傳統渠道壁壘打破,充分發揮公司資源的使用效率,調動團隊積極性,真正做到對市場需求的快速反應。當然,這一過程首先需要總分公司轉變自身定位,總公司將由原來的“發號施令者”轉向政策服務者、產品服務者、客戶服務者,其次,需要銷售團隊具備較強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這是公司下一階段會重點加以建設的地方。
證券時報記者:股東對你們的盈利要求如何?如何實現?
郭自光:天安人壽預計今年年底可能完成保費100億左右。明年,我們重點就是進入第二階段,即保持在100億的保費平臺上去調結構。
公司認真算過賬,如果我們公司明年轉型順利,完成預定的規模保費,且投資收益達到預期水平,公司將開始實現減虧,當年價值保費(具有高價值的保費)就可以達到總保費的15%以上。按照這個進度,三到五年后公司將可以實現盈虧平衡。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