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1 00:53:1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趙笛
每經記者 趙笛
深涉各類借款糾紛的*ST國創(600145,收盤價5.09元)雖然在過去五個月內股價幾乎翻倍,但公司面臨的訴訟官司卻越來越多。
今日,*ST國創發布公告稱,公司遭到多位上海優道投資投資人的起訴,起訴公司償還當時的認購金額以及利息。公告顯示,目前*ST國創面臨的訴訟多達十余起,加上優道案暫未涉及訴訟的債權申報,共涉及金額高達11億元。
優道案受害者提起訴訟
2014年2月,《每日經濟新聞》曾刊發多篇文章報道上海優道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優道投資)以參與國創能源(即*ST國創)定增為名發行多款產品,致使數億元資金去向不明。
2014年4月,國創能源的審計機構對其出具的《非標準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的專項說明》中,明確了在國創能源原董事長的操縱下,優道投資及其管理的有限合伙企業通過發行國創能源定增基金募集資金轉入國創能源賬戶凈額約7.7億元,隨后國創能源根據陳世達、陽洋礦業付款指令對上述資金全額轉出及支付。
今日,*ST國創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劉芳、李自茂、程寧等人起訴公司的訴訟材料。公告顯示,2012年9月,劉芳、李自茂等人以有限合伙人的身份認購了優道投資為國創能源定增而發起的多個基金,單個自然人認購金額在150萬元~600萬元不等。
根據*ST國創的統計,目前將優道投資作為第一被告,公司作為第二被告進行起訴的優道案受害者有16人,涉及資金達到近4000萬元。此外,目前已經統計的優道案債權申報總金額達到96932萬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雖然隨著新東家賽伯樂綠科入主*ST成城(600247,收盤價6.76元),優道案的兌付也有可能破局,但對于優道案的投資人來說,與其等待還不如訴訟來得更為直接。
保殼不易
優道案投資人對*ST國創的訴訟只是公司要面臨訴訟的冰山一角。就在審計機構出具“非標意見”,國創能源變身為“*ST國創”后,公司的多位債權人也紛紛對公司提請了訴訟。
2014年4月,公司披露了邢愛軍借款訴訟案,涉及金額1151萬元,隨后公司賬戶被凍結;同日,公司還披露了深圳陽云科技有限公司借款訴訟案,涉及資金約1979萬元;同日公司披露了深圳市鴻源星貿易有限公司向銀行借款訴訟一案,涉及金額不小于3400萬元;2014年5月,公司披露了葫蘆島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沈陽分行金融借款擔保合同糾紛一案,涉及金額5000萬元。
在今日的公告中,*ST國創也對當前面臨的訴訟情況作了統計。除和優道投資有關的訴訟以外,*ST國創還存在9起借款等訴訟,涉及金額合計多達1.85億元。根據公告公布的數據粗略統計,*ST國創面臨的各類借款糾紛、合伙糾紛以及債權申報共涉金額高達11億元。
在2014年三季報中,*ST國創預計公司全年凈利潤仍為虧損。而截至三季度末,*ST國創的凈資產僅1億元出頭。如今臨近年底,留給*ST國創“起死回生”的運作空間已經不多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