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補貼政策托底 農機化率十年提高27個百分點

2014-11-07 01:25:41

在連續多年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強勢提振下,我國農機化率持續攀增。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雯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張雯 發自北京

在連續多年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強勢提振下,我國農機化率持續攀增。

近日,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2013年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0%,2014年預計超過61%,比十年前提高27個百分點。”農業生產已從人力畜力為主轉到以機械化為主的歷史新階段。農業部預計,到2020年我國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水平有望提高到70%。韓長賦表示,《農業機械化促進法》頒布實施十年來,我國農業機械化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呈現出速度、質量、效益同步推進的特征。

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規模以上農機企業主營業務收入3571.58億元,同比增長16.31%,高于全國機械行業13.84%的增速。從2004年的854億元增長到2013年的3571億元,我國農機工業總產值連續十年保持了兩位數增長,位居世界第一。

“我國現在是世界農機第一大國,中國的農機生產企業有8000多家,是世界第一,國內的農機需求90%都可以自給。”中國農機工業協會會長陳志表示。

陳志認為,高增速主要得益于兩個方面:一方面,目前我國農村呈現出“空心化”現象,即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普遍外出打工,農村剩余勞動力主要以婦女、兒童和年老者為主。在此條件下,從事農業勞作急需機械產品的幫助,由此拉動農村內在需求。另一方面則體現在國家政策的強力支持上,從2003年起,我國正式實施農機購機補貼政策,政策的強力推動是十年來農機化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然而,市場繁華背后,也有一些問題需要正視。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高端產品供給不足,還要依賴進口,這是我國農機工業所謂大而不強的問題。”

此外,我國各地農機化發展非常不平衡,糧食領域的機械化水平較高,棉花、大豆、畜牧等機械化水平低;耕種收機械化水平高,施肥、噴藥、烘干等環節的機械化水平低;平原地區農業機械化水平高,丘陵山區則較低。

這些不平衡不僅制約了農機產業和一些地區現代農業的發展,也制約了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婷婷丁香五月欧美在线播放 | 亚洲美女在线免费视频 | 五月天伊人久久大香线焦 | 日本特黄特色特爽特刺激大片 |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乱码 | 久久亚洲成a人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