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4 09:36:30
工商總局要求,注重發揮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的功能作用,運用信息公示、信息共享和信息約束等手段,強化對汽車市場主體的信用監管。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原金
長期以來,汽車市場上出現的質量問題可謂層出不窮。日前大眾汽車對速騰的召回惹來不少爭議。
近日,國家工商總局下發《工商總局關于加強汽車市場監管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各地將日常監管與專項整治相結合,切實加強汽車市場監管。
工商總局要求,注重發揮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的功能作用,運用信息公示、信息共享和信息約束等手段,強化對汽車市場主體的信用監管。
工商總局還表示,未來要積極引導和督促汽車和汽車配件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汽車及汽車配件經營者、汽車維修經營者設立和完善 “消費維權服務站”,促進消費糾紛的和解,切實履行消費維權社會責任。
《意見》提出,堅持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對守信主體予以支持和激勵,對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或者嚴重違法企業名單的汽車市場主體,要嚴格執法,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提高失信成本。
《意見》稱,通過依法公開汽車市場主體登記、監管等信用信息,減少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
“我們其實從去年開始公布了汽車召回條例,也公布了三包的規定,都為法律維權提供了一定保障,但是從目前來看,消費者使用訴訟手段還是比較少,如何讓法律手段更健全,我覺得這是相關部門要進行反思的。”汽車行業知名分析師張志勇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