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4-10-28 10:09:21
從審批通過到首款車型下線僅歷時兩年,在奇瑞捷豹路虎創造合資公司最快時速的背后是中方股東奇瑞汽車集團迫不及待希望合資公司成為“現金奶牛“。
曾被稱為“中國最后一家合資車企“奇瑞捷豹路虎汽車有限公司(下稱奇瑞捷豹路虎)的合資工廠近日盛裝開業,而其工廠生產的首款國產車型路虎極光核心動力并未出人意料,沿用進口極光搭載的2.0T發動機,而不是奇瑞自主研發的2.0T發動機。
“為了合資公司銷量和品牌,我們短期內不會將奇瑞自主發動機搭載到合資車型上,“奇瑞捷豹路虎不具名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國產極光即使用明年在英國工廠下線的路虎獨立研發的Ingenium系列2.0L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型發動機,也不會用奇瑞自主發動機。
上述人員的一番話不禁令人感覺這家自稱“不一樣的合資企業“不過爾爾,奇瑞捷豹路虎昔日以建設整車廠、發動機廠和研發中心為砝碼換取發改委閃電通過審批流程,如今車型和核心技術都由外方提供,就連國產化率也不盡如人意。
從審批通過到首款車型下線僅歷時兩年,在奇瑞捷豹路虎創造合資公司最快時速的背后是中方股東奇瑞汽車集團迫不及待希望合資公司成為“現金奶牛“,緩解集團日益嚴峻的財務問題以及填補奇瑞戰略轉型過程中高端市場的缺失。
為了這個目的,奇瑞可以放棄采購、銷售和產品開發三大重要職能部門一把手的職位,甚至于早已寫入合資計劃的奇瑞自主發動機投產和合資自主車型也可以慢慢來。
奇瑞持續虧損急需
“現金奶牛“
近年來,隨著我國SUV市場持續火熱,去年捷豹路虎在國內僅憑進口車型就躍居豪華品牌銷量排名第四位,僅次于奧迪、寶馬、奔馳。也就在2012年合資公司成立當年,捷豹路虎進口車在華銷量增幅就超過七成,中國從而取代英國本土躍居捷豹路虎最大單一市場。
反觀奇瑞汽車多年來始終處于主營業務虧損的困境,靠政府補貼過活。數據顯示,2008年,奇瑞接受地方政府補助4.7億元后,凈利潤為3.14億元;2009年,接受政府補助6.33億元后,凈利潤為0.72億元。這也表示,如果扣除政府補貼,奇瑞在2008年和2009年的營業利潤實際虧損了1.56億元和5.61億元。而此后的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奇瑞的營業利潤虧損額則分別達到6.14億元、4.15億元和3.4億元。
今年一季度,奇瑞汽車營業利潤出現了近3億元的虧損,凈利潤上虧損為3432萬元。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透露,從3月份開始,奇瑞才在主營業務上實現十年來的首次盈利。一度資產負債率高達74.22%的奇瑞汽車負重前行,急需現金償還債務和自主業務發展。與此同時,奇瑞汽車投資的觀致汽車三年間凈虧損額在20億元以上,至今仍看不到盈利的希望。
雖然尹同躍和奇瑞捷豹路虎董事長陳安寧竭力將奇瑞捷豹路虎與其它過于追求效益的合資企業區別開來,強調合資公司對于奇瑞自身研發能力的提升與幫助,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