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4 01:25:40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朱秀偉
每經記者 朱秀偉
上一期的機構情報站中,提出“短期調整并未結束”,尤其是小盤股風險正在加劇。市場走勢驗證了上述判斷,昨日創業板指數跌幅高達1.78%。
從幾家機構最新的觀點看,普遍認為在進入利好兌現期后,市場逐步回歸到疲弱的經濟基本面上。但對經濟前景,機構有擔憂,比如中信證券就認為,“四季度經濟難言好轉,下行預期仍然存在。”
在連續下跌后,市場會何去何從?從機構觀點來看,謹慎派更多。
大勢風向/
◎四季度經濟不樂觀
2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三季度以及9月的經濟數據。整體來看,GDP7.3%的同比增長符合大部分機構的預期。
但從9月單月來看,一些機構認為經濟沒有改善的信號。比如中信證券就認為,“9月數據顯示,需求端弱于預期,而產出端好于預期,而10月的高頻數據與先導指標顯示短期經濟沒有進一步改善的信號。”其中尤其是“新開工項目大幅下行,投資仍不樂觀。”
對于整個四季度,中信認為經濟難言好轉,認為四季度GDP環比將繼續下滑。“從三季度經濟數據來看,4月份以來的微刺激政策推動的經濟反彈已經結束。從9月份數據來看,投資需求仍然疲弱,新開工項目投資增速大幅下行意味著政策效應明顯弱化;蘋果新產品效應難以持續,工業部門隨時可能轉向去庫存。這將從需求、供給兩端拖累經濟。雖然下半年可能仍然有一些投資領域的微刺激政策,但我們認為力度將不會超過上半年,對經濟托底作用有限。”
在上述判斷下,中信認為市場將 “回歸疲弱基本面”。“9月投資增速低于市場預期,業績快報和生產價格顯示正在公布中的上市公司三季報盈利增速不樂觀;政策面,四中全會的召開逐步兌現前期預期;風險層面,外資出現加速流出A股市場的趨勢;滬港通進度也是短期內最大的不確定性。”因此中信建議,“調整壓力仍在,控制倉位,逐步兌現收益。”
市場關注度:★★★★★
驅動周期:中長期
重點關注:四季度經濟走勢◎后市賣方機構分歧明顯
針對市場走勢,賣方機構分歧明顯。除了中信外,興業、安信、申萬和長城等券商對當前市場持謹慎態度;海通、國泰君安和瑞銀等則對行情維持樂觀。
看空的機構中,興業證券認為短期調整步入盤局,小股票“擠泡沫”,落后補漲行情快速輪換。安信證券維持偏謹慎態度,認為短期市場可能延續震蕩走勢,在新的催化劑 (特別是針對股市的直接政策)出現之前,市場上行動力將受到限制,下行風險仍未消除。
看多派中的海通證券延續偏樂觀的看法,認為短期市場波動源于季節性下跌擔憂和外圍影響,是情緒變化而非基本面,維持高倉位,配置漸轉中盤。申銀萬國認為四季度高位震蕩,短期風險關注新股和注冊制。國泰君安始終維持樂觀的態度,認為政策放松周期下堅定看多A股。瑞銀證券重申短期對指數偏正面的看法,認為金融行業為代表的權重股具有防御價值。
市場關注度:★★★★
驅動周期:中短期
重點關注:市場預期改變與否
行業熱點/
◎油價下跌10美元 中國節約1000億元
布倫特原油近月合約從今年6月的116美元/桶下跌至84美元/桶,四個月跌幅超20%。據中金公司分析,油價下跌主要受到以下幾個因素的影響:供給提升、需求相對疲弱但比較平穩、期貨市場波動。基于對宏觀判斷及OPEC可能不減產的預期,2015年原油平均價格可能在82美元/桶。
中金公司表示,如果油價下行是因為需求下滑導致,可能意味著外需較弱,中國面臨的外需環境也將同樣嚴峻,這樣的油價下行對盈利和市場的影響都是偏負面的;如果油價下行是因為結構性的供應過剩導致,意味著對下游行業和居民消費有利,將對整體經濟和市場有利。
當前的油價下行可能更多是結構性的供應過剩導致,并不意味著中國面臨的外需有較大的下行空間;同時考慮到中國是凈原油進口國,平均油價下行將對中國公司盈利和市場影響總體偏正面。油價每下行10美元/桶,中國企業和居民將節省千億元支出,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利潤約4.5%(占非金融企業的利潤10%左右)。
中金表示,短期來看,原油價格下行,對上游生產原油的企業及開采原油相關的企業可能不利,對部分產品價格或者毛利與原油價格相關的化工業也不利;與此同時,由于國際油價與國際煤炭價格具有較高的相關性,國際油價的持續下行可能對煤炭等能源行業也相對不利。
從中期來看,原油價格持續下行,也可能對替代能源行業,如煤化工、新能源汽車等不利,具體影響視原油價格下行空間而定。但對下游耗油大戶,特別是交通運輸(航空、航運等)行業有利。原油價格下跌對居民也是一筆開銷節省。
市場關注度:★★★★
驅動周期:中長期
重點關注:油價走勢◎房地產最壞時候過去
近期,統計局公布2014年1~9月全國房地產開發和銷售情況。投資增速持續下滑,再創新低,單月增速連續兩月個位數增長。1~9月房地產投資6.9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2.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7%),增速較1~8月下滑0.7個百分點。9月單月投資增速環比下滑1.3個百分點至8.6%。
中投證券發表研報表示,央行放松房貸政策之后,10月開始樓市銷售持續回暖。房地產行業市場化管理的方向已明確,放松政策將較長時間執行,對市場的影響將比較長遠,但也需要時間消化。目前樓市庫存處于高位,去庫存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不排除短期繼續慣性下滑的可能。考慮到經濟進入去杠桿階段的大背景,維持“行業投資增速進入10%左右低速時代”的判斷。
該機構表示,行業最壞預期階段已過去,基本面已見底,會逐步好轉。上市公司年底沖量動力較足,受政策利好影響較大。重點推薦,普通性住房占比多、改善性有一定比例的優質房企。建議重點配置市價低于凈值的 “房地產B”基金 (代碼150118),萬科、保利、華夏幸福、首開、北京城建、榮盛發展、招商地產、中南建設、福星股份等普通性住房及保障房占比多的公司,以及牛市預期下“地產+券商”的泛海控股。
市場關注度:★★★★
驅動周期:中長期
重點關注:房地產成交量放大與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