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0 01:07:14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黃麗 發自成都
每經實習記者 黃麗 發自成都
“金融活力怎么體現,我認為應對民間資本開放。”瀘州老窖董事長謝明在昨日(19日)舉行的第五屆中國西部金融論壇產業與金融專題論壇中就釋放“金融活力”如此稱。
謝明認為,現在中國最掙錢的上市公司全是銀行,但“是不是所有的商業銀行都搞好了,金融活力就體現了?事實當然并非如此。”他指出,要釋放金融活力,需要讓民間資本充分發揮它的市場基礎性的配置作用。
“我們很多政策,對民間資本是有限制的,是有準入門檻的。”謝明在論壇上直言。”他倡議,在“新常態”下,需要政府給企業提供更良好的發展環境,比如對稅收貸款等有一個更寬的條件。此外,在產業升級方面,作為企業,需要研究產融融合的問題。
“過去我們的資金全部投向虛擬經濟,沒人去做實體經濟,產業怎么談升級?由于經濟下行,銀行的利率市場化,對一些政策的剛性支付可能要打破,那么對虛擬經濟來講,應該是產融融合。通過自己的資金,進入好的產業,來協助產業完成升級,這種產融融合是我們產業升級的條件。”謝明說。
為了進一步說明產融融合帶來的利好,謝明還以自身公司為例。原來,瀘州老窖集團在2006年前后開始進行了產業、金融融合。至去年,企業500億元的銷售收入中,近一半來自金融業。
“我公司去年完成了500個億的銷售收入,其中250個億以上是來自金融行業,因為我們控股的華西證券,控股了地方商業銀行,組建了全國最大的小額貸款公司。這就把產業鏈和融資全面打通,幫助我們完成了金融的拓展之路。”
謝明認為,產融融合,還必須進行創新型改革,“在西部地區最缺的是企業家隊伍。要完成和培育企業家隊伍,就必須完善自理機制。只有企業家隊伍成長了,有企業家精神,才有可能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