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7 01:26:33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娜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李娜 發自成都
繼年初叫停專項資產證券化項目之后,監管層的態度來了個180度大轉彎。業內普通預期,資產證券化新規將于10月正式推出,新規將對產品實行備案制,業務主體范圍由證券公司擴展至基金子公司。實際上,早在去年下半年,基金子公司就開始了資產證券化業務的嘗試。
另一方面,在基金子公司業務突飛猛進的同時,風險伴隨而生,監管政策也逐漸趨嚴。在此背景下,基金子公司不得不剎住一些風險較高的通道項目,探索新的業務類型。業內預計,繼通道業務之后,資產證券化將是基金子公司重點發力的另一主戰場。
時至9月中旬,離機構普遍預期的資產證券化新規出臺時間越來越近。由于資產證券化業務主體將由證券公司擴展至基金子公司,基金子公司的熱情也被調動起來,奔波出差、尋找業務、設計方案,一派忙碌的景象。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不少基金子公司都將注意力集中在了小貸資產、券商兩融資產兩大板塊的資產證券化業務。那么,和通道業務相比,資產證券化這一新戰場能否再次讓基金子公司賺個盆滿缽滿?
新規有望10月推出/
今年初,證監會明確表示,將采取措施推動資產證券化業務深入發展,已經取消證券公司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的行政許可,并指出將繼續推動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在交易所上市,大力發展應收賬款證券化等企業資產證券化業務。
8月初,證監會關于券商資產證券化新規修訂稿發布在即的表態,引發市場對新規落地的強烈預期。對于資產證券化新規出臺的時間,市場普遍預期為10月。盡管目前新規尚未正式發布,新規中的變化內容早已廣泛流傳:資產證券將實行備案制,基礎資產實施負面清單管理,業務主體范圍由證券公司擴展至基金子公司,產品可在交易所、機構間私募市場、OTC以及新三板市場掛牌轉讓等。
如今隨著10月份日益臨近,多家基金子公司已經躍躍欲試。“這是子公司的制度紅利。我們之前就配備了相關方面的券商人才,只待新規出來就推動項目。”滬上某基金子公司負責人表示。
一位中型基金子公司相關人士私下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方面的確有所準備,大家都在忙著找資產、設計方案。公司現有的資產證券化業務規模應該在20億到30億元。”
據悉,不少基金子公司早在去年下半年就開始招聘相關人才,組建資產證券化業務團隊,有的甚至招實習生,協助子公司進行資產證券化項目的基本調研、定價、銷售以及合同整理、審核等工作。
“現在出差洽談業務的比較多,我們公司最近也在人員、制度、法律等方面作了一些準備。”一位在武漢忙于洽談業務的子公司負責人向記者透露。
小貸、券商兩融資產成主要看點/
事實上,資產證券化的業務范圍很廣,可實施的標的資產類型也紛繁復雜。根據國外經驗,標的資產可能在信貸資產、汽車貸款、住房貸款、租賃資產和基礎建設等資產中誕生。現在國內比較多的是信貸資產和汽車貸款的資產證券化,且大多在銀行間市場發行。
而基金子公司自成立以來,在發力通道業務的同時,也做了不少資產證券化方面的嘗試,小貸資產、融資租賃、保障房項目等資產證券化專項資產管理計劃不時冒出。
對于即將出臺的券商資產證券化新規,不少基金子公司都在尋找各自的切入點。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不少子公司都將注意力集中在小貸資產、券商兩融資產和融資租賃三大業務范圍,尤其是前兩項提及頻率很高。
“相較之下,小貸資產、券商兩融以及融資租賃三塊業務最容易切入,容易進行業務判斷,也比較好操作。”一家基金子公司負責人表示。
從以往的試點來看,非銀行系的萬家共贏資產管理公司較早試水了小貸資產證券化業務,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公開資料顯示,萬家共贏已發行的小貸資產證券化產品有阿里小貸、中金投集團、江蘇小貸、廣西金通小貸等。
萬家共贏總經理伏愛國表示,以小貸資產、券商兩融資產、融資租賃資產為主的資產證券化是公司今年業務發展的重點方向,同時降低房地產業務比重。
此前不久,財通資產也推出了“小貸合作方案”,主要面向上海市金融辦轄內的小貸公司,每家小貸公司的融資額度在5000萬~1億元,期限從2年至5年不等。為滿足小貸公司小額、靈活的融資需求,上述“小貸合作方案”同時支持多家小貸公司組團合作。
“券商兩融資產應該是目前券商手中最好的資產,因為其標的物是二級市場上的股票,考慮到目前二級市場轉暖,不僅變現能力強,且券商這塊的風控也強。”一家基金子公司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
“目前來看,券商兩融資產這塊業務已經做得很大,對券商兩融資產進行再融資,實際上就是券商作為債權方進行再融資的一個過程。”另一家基金公司相關人士也給出了類似看法。
鑒于基金子公司的相關人才配備主要來自對券商的“挖角”,未來基金子公司在券商兩融和小貸資產證券化方面的競爭也會更加激烈。而由于各公司在資產證券化方面的儲備力度不一,各自的發展策略則會有所不同。
上述基金子公司負責人進一步表示:“融資租賃資產證券化這一塊,如果能監控業務的現金流,還款能力就會有足夠的保障。最理想的模式,就是能夠找到一家資質好的企業,進行長期合作。”
深圳某基金子公司相關業務人士認為,目前存在于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間的債務往往以三種形式體現,包括應收賬款、商業匯票、銀行承兌匯票,而適合證券化的供應鏈產品主要為應收賬款。
此前,萬家共贏瑞茂通項目就是針對應收賬款進行的資產證券化嘗試,其投資方式為應收賬款的買斷式回售,受讓的基礎資產主要是對電力行業巨頭的應收賬款,包括華能、華電、華潤、大唐、國電五大電力集團的子公司或控股公司。金元佰利資產公司也發行了針對企業應收賬款收益權的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用益信托網顯示,滬上一家基金子公司也正在發行針對上市公司大港股份 (002077,SZ)應收賬款的專項資產管理計劃。
然而,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基金子公司對行業應收賬款的特性了解不夠,國內信用環境也有一定的消極影響,因此該業務操作難度比較大。
除了以上幾大業務板塊,實際上目前最好的基礎資產就是銀行的信貸資產。央行數據顯示,2014年7月末,我國金融機構各類貸款總額83萬億元。即使拿出其中一小部分出來做資產證券化,這塊蛋糕也很大。可惜這些項目非銀行系子公司很難拿到,而銀行系基金子公司則是倚靠股東優勢,在銀行存款資產證券化、信用卡資產證券化業務方面已有所拓展。
管理費率可達1%~2%/
對于單一資產證券化項目,基金子公司的收入主要來自于管理費。
前述中型基金公司相關人士表示,資產證券化是一個大方向,至于單筆資產證券化能夠帶來多大的收益空間,這就要看具體做法。如果還按照以前的做法,僅僅提供一個通道,那么費率就很低,意義不大;如果既要找資產,又要做方案,還要負責銷售,對資產進行了實質性管理,那么費率自然要高很多。當然,每筆業務的收費都不一樣,主要是看資產的質量以及操作的難易程度。
據了解,資產證券化業務中有不少專業技術含量較高的工作,特別是在產品交易結構的設計、信托制度的運用、模型構建、風險控制等方面。
“資產證券化的收費主要是看交易對手和基礎資產的質量,差異性很大,一般的管理費率也就在1%~2%。像10億元的這種大額項目是很難找到的,所以資產證券化業務的收入,還是要靠規模,也就是通過跑量來獲取較高的回報。而目前通道業務的管理費是在萬分之五到萬分之八。”前述基金子公司相關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