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08-29 09:46:01
多達25家百貨企業營業收入同比下滑,占比69.4%,19家企業凈利潤同比下滑,占比52.7%,而營收和凈利潤雙雙下滑的有15家,占比41.6%。
每經記者 孫衛濤 發自北京
此起彼伏的關店聲中,百貨行業寒意逼人。
8月28日,記者根據同花順iFinD不完全數據統計顯示,在申銀萬國行業分類百貨零售的41家上市公司中,有36家已經披露半年報。但記者發現,其中多達25家百貨企業營業收入同比下滑,占比69.4%,19家企業凈利潤同比下滑,占比52.7%,而營收和凈利潤雙雙下滑的有15家,占比41.6%。
相比去年而言,中國百貨企業遭受的壓力更大,甚至連促銷的時候都不如往年。北大縱橫咨詢合伙人陶文盛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國內一家百貨企業曾在今年五一做了三天促銷,但第一天只同比增長了50%,而往年一般情況下同比增長都在100%,企業是明顯感受到了行業的寒氣。
其中營業收入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津勸業,營業收入3.64 億元,同比下降27.78%,扣非凈利潤實現571.96 萬元,同比下降5.14 %,其次是上海九百,營業收入5656.58萬元和凈利潤1379.59萬元,同比下降26.89%和18.46%。
凈利潤同比下滑最大的企業是長百集團,上半年實現凈利潤83.24萬元,同比下降86.63%,營業收入1.82億元,同比下降5.33%,其次是友好集團,凈利潤6329.97萬元,較去年同期下降75.86%,營業收入39.04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2.86%。
而據聯商網統計,已公布中報的63家零售企業中,銷售總額達4398.84億元,同比首次呈現負增長,為-0.83%;凈利潤總額達114.28億元,平均漲幅為12.74%。其中百貨企業負增長尤為普遍,在46家公布中報的百貨企業當中有28家企業出現負增長,平均漲幅為-3.24%。
而伴隨著業績下滑的是百貨企業開始頻繁關店。截止2014年6月30日,據聯商網《2014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業關店統計》顯示,2014年上半年,百貨業態關閉12家,中都百貨關閉3家,百盛百貨、寶萊百貨各關閉2家,尚泰百貨、華堂商場、新光百貨、摩登百貨、南寧百貨各關閉1家。而且下半年百貨企業關店的趨勢還在繼續。
從去年開始,不少百貨店開始進行單體百貨門店購物中心化改造,而購物中心則進行綜合體轉型,增加餐飲、兒童娛樂等業務,也有不少百貨企業進軍奧特萊斯等新業態,與互聯網公司進行合作進行O2O業務嘗試。
不過目前這些轉型在百貨業實行得并不順利。例如,去年多家百貨企業曾進軍O2O領域,但目前也沒有了下文。而轉型奧特萊斯也遭遇阻礙。最近重慶瑞富行投資有限公司在重慶老牌商圈解放碑地區斥資14億元打造的重慶市首個“城市奧特萊斯”在開業八個月后慘遭“夭折”,大部分商戶已經開始撤離。
陶文盛認為,百貨轉型并不簡單,對人才和管理要求非常高,而目前國內還沒有看到百貨成功轉型的案例,多是炒作概念迎合資本市場需求,而且轉型需要時間并不能馬上見效。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