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1 00:38:2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徐皓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徐皓 發自上海
上周五(8月8日),公募基金產品募集申請正式從核準制改為注冊制。以后,一只新基金產品只需要上交一系列常規文件并等待不超過20個工作日即可出爐。不過,從流程上看,目前常規基金產品注冊與此前實行的簡易程序審核差異不大,業內人士認為這僅是“過渡階段”,程序上的區別在未來可能會逐步體現。
注冊制或只是過渡政策
自2012年新修訂后的 《基金法》將基金募集申請從“核準制”改為“注冊制”后,業界一直期待新制度出臺。
今年7月7日,證監會發布了重新修訂后的 《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其中最大的亮點便是將公募基金產品審查由核準制改為注冊制,規定從8月8日開始正式實施。
根據證監會規定的產品注冊程序,基金公司需要提供申請報告、基金合同草案、基金托管協議草案、基金招募說明書草案、律師事務所出具的法律意見書以及中國證監會規定提交的其他文件。證監會采用電子化系統對基金進行注冊審查,對常規基金產品,按照簡易程序注冊,注冊審查時間原則上不超過20個工作日;對其他產品,按照普通程序注冊,注冊審查時間不超過6個月。
現存的大部分產品都可以走簡易注冊程序,只有分級基金以及其他特殊產品如對沖、理財等基金仍是走普通注冊流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新辦法與2013年開始實行的“簡易程序”與“常規程序”兩線并行的產品核準制在流程上區別不大。
“我覺得這更多的是體現了監管的一種態度。”上海某基金公司產品總監認為,“之前的簡易審核和現在的注冊制都是一種 ‘過渡’。從核準制到注冊制肯定是一步一步來的,不可能一步跨越,區別可能在未來才會慢慢體現。”
上述產品總監表示,“不同的基金公司申報產品的質量也不一樣,這跟基金公司的經驗和內控的差異有關,所以監管機構設置了一些明確的規范,這是可以理解的。”
此前,為了保證基金成立后能夠規范正常管理、運作,監管機構需要嚴把基金設立關,實行嚴格的“核準制”。
所謂核準制,也被稱作實質管理原則。在核準制下,公開募集基金在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下,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可以對申請提交的材料進行實質審查,然后作出核準與不核準的決定。
注冊制是指公開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人依法向證券監督管理機構送交法律規定的文件,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只負責審查申請人提供的信息和資料在形式上是否符合法律規定,而不進行實質審查。申請人提交的材料只要符合法律規定,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便不得以發行價格或其他條件不公平,或投資策略不合理等理由而拒絕注冊。
“隨著未來監管尺度的放寬,可能注冊制會進一步放松,常規產品甚至可能會 ‘事后備案’,但創新的產品肯定還是會采取審批的方式。”上述基金公司產品總監表示。
產品需求小于供給
雖然新出爐的注冊制不如預期,但業內人士并沒有表達失望的情緒。“現在主要的矛盾不在于產品的供給方而在于需求方。”有基金公司人士認為。
如今基金產品類別已非常豐富,相比審批速度,新基金的募集是更令基金公司頭疼的事情。
同花順F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9日,今年以來共有204只新基金發行,共募集資金1645億元,平均每只基金首募金額9.45億元,無論是募集產品數量還是金額都比去年出現明顯下降。去年同期發行的新基金總數為233只,募集資金7753億元,平均首募金額達34億元。
由于預期市場不理想,不少基金公司都積壓了獲批的新產品未發行。一家上海中型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表示,公司今年尚未發行新產品,有兩只早已獲批的偏股型產品遲遲沒有排上發行檔期。
另一家正在發行股票型產品的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亦抱怨稱當下產品銷售困難。
從統計數據來看,貨幣基金仍舊占據新基金發行市場的主流,今年以來新基金募集資金中近四成是貨幣產品。然而受去年的慣性影響,今年業績表現不錯的債券類產品卻募集不力,產品平均首募金額僅為6.23億元,居于各類產品最末。
絕對收益產品涌現
為了能在幾千只產品中脫穎而出,基金公司們都在產品創新上下功夫。
從證監會發布的基金募集申請核準進度公示表可以看到,今年6月以來通過簡易程序上報的常規產品有34只,而通過普通程序上報的創新產品則有24只。
“目前產品創新一個主要方向還是在投資范圍的擴張和投資工具的運用上。”上海某基金公司產品總監表示,前幾年的產品創新很多都集中在交易方式上,例如交易所上市的基金、互聯網貨幣基金等。隨著基金公司投資管理能力提升和投資工具的拓寬,在產品層面已經有所突破。“我相信以后絕對收益類產品的數量會有所提升。”
目前市場中以絕對收益為目標和策略的基金約5只,分別是博時裕益、中歐成長、嘉實絕對收益定期混合基金、嘉實對沖基金和工銀絕對收益發起式基金。
7月23日,華寶興業和匯添富基金申報的有兩只對沖策略產品獲批。此外,尚未獲批的同類產品還有4只。
對沖基金和部分定位絕對收益的權益類基金通過運用對沖手段實現絕對回報策略,而一些固定收益類產品亦試圖利用對基金收益安排、投資風險控制等方式實現絕對收益。
目前申報的新基金中,分級債基和定期理財債券基金占據相當比例,分級債基的優先級份額以及短期理財債基瞄準的目標投資者都是希望得到穩定的、低風險絕對收益回報的投資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