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06-18 08:37:25
每經編輯 陳小雨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新三板券商隊伍有望再添一員新丁。股轉系統文件顯示,繼湘財證券后,聯訊證券也提交了掛牌申請,目前正處于“反饋意見回復審查”階段。
聯訊證券原名惠州證券,2003年4月更名為聯訊證券。今年4月18日剛剛完成股份制改造。目前注冊資本為5億元;投資者共有10位,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廣東粵財投資控股位列前兩大股東。
由于資本金規模小,在創新業務如火如荼的背景下,聯訊證券起步較晚。公司官網顯示,今年2月,公司才先后獲得了融資融券與證券承銷業務資格,終于實現了全牌照目標。
從財務數據來看,凈資本規模較小,和融資融券等業務資格遲遲未能獲批,對聯訊證券形成了不小的拖累。201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7億元,但營業支出卻高達2.74億元,最終凈虧損達到5698.56萬元。
2013年隨著A股市場活躍度上升,公司業績有所改善,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23億元,同比增長48.85%,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占比仍然高達67.08%,為2.19億元。同時公司營業支出也增長了16.05%至3.18億元,主營業務利潤扭虧為盈,其凈利潤為806.14萬元。
過高的費用是聯訊證券業績不佳的原因之一。年報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公司共有26家營業部,1家分公司,員工人數為1347人。2013年,公司業務及管理費達到3.04億元,占營業成本的95.59%;其中工資就占了三分之一,達到1.18億元,粗略估算公司員工人均工資為8.79萬元。
中國證券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度,聯訊證券多項指標排名中等偏下水平。如代理買賣凈收入排名第73位;客戶資金余額排名第76位,凈資產排名第101位(6.27億元),營業收入排名第84位,凈利潤排名第97位。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券商創新業務需要較多的資本金做支持,聯訊證券想要在激烈的券商競爭中突圍,必須要走增資擴股的路徑。但是如果要走主板IPO路徑,已經有國泰君安、東方證券等大券商排隊等候,因此先在新三板掛牌,對公司拓寬融資途徑、提高知名度均有好處。
昨日(6月1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試圖聯系聯訊證券,對公司新三板掛牌進度以及未來發展做進一步溝通,不過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對此并不十分清楚。至發稿時為止,記者尚未聯系上公司相關領導。對于聯訊證券的新三板之路,《每日經濟新聞》將繼續關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