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4-06-12 08:40:52
央行祭出差別化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政策,短期內全面降準和降息的可能性進一步減小。政策“調結構”取向日益明確,短期貨幣政策定向調控可能將進一步發力,頻率和工具也將增加,以托底經濟。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也將更多發揮調結構功能。
隨著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政策二度落地,短期內全面降準可能性繼續下降。當前經濟中存在的結構性問題遲遲未能解決,在政府預算軟約束及僵尸企業未能及時出清的背景下,“水漫金山”式的流動性注入很可能還是會向地方融資平臺和房地產業傾斜,三農、小微企業等融資難問題依然難解。
當前,實體經濟資金緊張是結構性而非總量性的看法已成市場共識。因此,通過規范通道縮短融資鏈條而不是降息以降低融資成本,可能仍是短期政策取向。未來貨幣政策定向調控或成為常態。
首先,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可能仍會持續使用。央行表示,加大相關政策參數的調整力度和頻度。央行此次設置的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門檻—符合審慎經營要求且“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達到一定比例,對一些銀行來說可能較高。未來有關部門可能會頻繁運用類似手段加大信貸定向支持力度。
其次,再貸款使用頻率將加大。再貸款曾是央行的常規工具,也是基礎貨幣創造主要渠道。近十年來,隨著央行外匯資產迅速膨脹,再貸款的重要地位被外匯占款所取代。今年以來,外匯占款逐漸萎縮,為再貸款“重出江湖”提供了條件。
在去年四季度央行貨幣政策報告中,央行將再貸款分類由此前的3類調整為4類,包括流動性再貸款、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金融穩定再貸款和專項政策性再貸款。此舉使再貸款具備調結構功能。未來“定向調控”可指定再貸款使用范圍,如定向投向棚戶區、保障房、三農等領域,或投向政策性銀行曲線購買相關債券壓低長期利率等。常備借貸便利和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也具備定向提供流動性等功能。
此外,積極發揮銀行間債券市場融資功能,對符合調結構的小微企業、三農企業、新興產業等開辟綠色通道,發揮債券市場調結構、促民生的作用。
但應看到,貨幣政策本身是總量政策,調結構作用有限。雖然微調目的是定向提供流動性,但資金最終流向難以精準把握。調結構主力仍是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在調整產業結構、解決區域失衡等領域,都可通過加大財政補貼、轉移支付、政策支持等力度,以實現調結構的目的。
例如,未來財政支出可重點支持增強科技創新能力,以及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研究和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研究開發,推動國家(重點)實驗室及科研機構、大學科研能力建設,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積極推動企業兼并重組和技術改造等。積極推進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完善節能環保產品政府采購政策,促進發展新能源、生物質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繼續推廣并完善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支持重點領域低碳技術研究推廣和低碳經濟發展等。對三農企業和小微企業,應加大財政補貼與減稅力度。
在解決區域失衡方面,可指定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各項財稅政策,增加對地方均衡性轉移支付規模,提高財力薄弱地區落實各項民生政策的保障能力等。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