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金融機構扎堆進軍P2P 或存隱性擔保

2014-05-22 00:39:50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威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張威 發自北京

當前,雖然互聯網金融監管趨緊,但一些金融機構對P2P領域的布局仍在有條不紊地推進。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獲悉,民生電商欲涉足P2P行業。據接近民生電商的知情人士透露,P2P現在還在內測階段,預計近期在民生銀行行內網站上就可以訪問,7月將正式對外運營。

與此同時,中信集團旗下中信產業基金低調成立的 “中騰信金融信息服務(上海)有限公司”,也被市場解讀為類P2P公司。

此外,記者注意到,包括銀行、證券公司以及地方金融單位等在內的多家金融機構,近期也在加速P2P領域的布局。業內分析師表示,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進軍P2P主要源于競爭壓力,而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做P2P最大的問題是會存在隱性擔保。

金融機構加速布局P2P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荻悉,除了民生電商及中信產業基金外,一些有金融背景的機構也在加快進入P2P行業的速度。

近日,方正證券公告稱,公司正式與順網科技就互聯網金融產品及網絡宣傳推廣等業務達成戰略合作,并將合作搭建網絡信貸(P2P)投融資平臺。

另據21世紀經濟報道稱,據接近陜西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人士透露,由陜西省金融辦主導的陜西省社會金融服務平臺 (金開貸)將于5月28日正式運營。

分析人士稱,目前各券商一直在探索和嘗試互聯網化的多種可能,方正證券此次戰略合作是流量變現的一種新模式,有助于公司業務模式的延伸,但未來開展效果如何,還待驗證。

上述證券公司銀行業分析師表示,銀行或一些金融機構進軍P2P主要是源于競爭壓力,如果他們不做,外部會做而且阻擋不了行業的發展方向,不如自己做。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張陶偉昨日(5月21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銀行做P2P的主要目的是想做表外,銀行傳統的存貸款業務要受到存款準備金、存貸比等指標限制;一些金融機構在做P2P主要是炒概念,不排除有通過P2P進行集資的可能。

銀行做P2P或承擔信用風險

P2P平臺的監管問題因倒閉跑路事件增多而呼聲日強。

近期,國務院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做了分工,決定由銀監會牽頭來承擔對P2P監管的研究。另外,在多部委參與的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上,發布了《關于辦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劉張君表示,P2P網絡借貸平臺作為一種新興金融業態,在鼓勵其創新發展的同時,有四個底線必須明確:一是要明確平臺的中介性質;二是要明確平臺本身不得提供擔保;三是不得將歸集資金搞資金池;四是不得非法吸收公眾資金。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做P2P最大的問題就是會存在隱性擔保。張陶偉表示,相比互聯網公司,投資者更愿意相信銀行的主因是銀行可以為投資者提供隱性擔保,所以,未來銀行做P2P可能就會涉及承擔信用風險。

上述銀行業分析師表示,銀行做P2P給投資者的收益率應該比較高,和純粹的平臺不一樣,銀行某種程度上需要保證信用問題,比如資產不能違約,不能容忍完全不給客戶任何償付,這需要隱性的信用成本和擔保,與傳統的P2P會有區別。

銀行具有風險控制優勢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銀行進入P2P行業的優勢又是什么?未來是否會短期實現盈利呢?

對此,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銀行加入P2P的行業優勢非常明顯,“首先,銀行最擅長的就是風險控制,當互聯網金融的本質逐漸顯露之后,銀行后來居上并不難;其次,無論資金量還是品牌影響,銀行都是P2P行業的大鱷。預計隨著更多銀行的加入,在加劇競爭的同時也會規范P2P行業的發展。”

張陶偉表示,銀行自身就是經營風險的機構,在調研企業安全、內部控制上都有優勢。

上述銀行業分析師則表示,純粹的P2P平臺面臨安全的融資主體的問題,但是,金融機構和銀行都有一定的客戶資源,銀行可以從現有客戶資源中篩選,容易找到優質的資源;從金融產品的銷售來說,銀行則有更正規的渠道銷售方式,銀行可以更多從全局上把握信用、流動性風險,這是一般P2P平臺很難做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三级网站免在线看 | 伊人大杳蕉一本v视频 | 五月亭亭中文字幕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 | 亚洲人成日本片 | 中文国产特黄特色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