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2 00:39:42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朱秀偉
每經記者 朱秀偉
本周滬指在兩次盤中跌破2000點整數關口后,又兩次收回。由于5月僅剩7個交易日,不少機構都將預測目光投向6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華鑫證券發布的6月策略報告鮮明提出了一個觀點,認為A股將“不破難立”。
大勢風向/
◎華鑫證券:等待優質股跌出價值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5月20日,華鑫證券發布了6月最新策略報告,該券商鮮明提出:A股“不破難立”。
不少投資者認為,每當滬指跌近2000點時,總有政策出臺,不久前公布的新“國九條”出臺背景也是如此。不過,華鑫證券認為,新“國九條”只是A股市場制度性修整、發展方向功能性重置的指導性文件,對A股行情還不具有顛覆性和扭轉乾坤的作用,“護市”功能遠大于“救市”功能。對A股的影響是短期刺激反彈,中期與IPO重啟形成對沖。
對于當前經濟形勢,該機構認為目前正在“去杠桿”路上,至少將持續一年以上時間,該券商認為,“經濟層面通縮的陰影已經開始浮現,A股還缺牛市邏輯。”
在分析之前管理層多次出臺政策的背景和作用后,華鑫證券認為,A股“不破難立”的趨勢逐漸清晰:“自去年6月A股下探1849點后監管層開始護市以來,護市彈性空間越護越低的現象非常明顯,進而使主板市場處于跌不透就漲不動的狀態。結合創業板風險釋放的調整仍未完成,A股 ‘久盤必跌’、‘不破難立’的趨勢已逐漸清晰。”
該券商認為,誘發6月“久盤必跌、不破難立”的觸發事件主要有4個:第一,在行情低迷時期,IPO若批量重啟可能會挫傷市場信心;第二,經濟繼續慣性收縮,政策面刺激仍待觀察,引發市場集中調降盈利預期,提高安全邊際;第三,隨著兌付高峰的來臨,信托等集資類產品的信用危機由個案向批量發展,可能引發部分投資者情緒恐慌;第四,6月5日歐洲央行在利率決議時可能調降主要再融資利率,進一步推行寬松政策,進而刺激美元陡然走強,可能對新興市場流動性帶來間隙性沖擊。該券商還表示,尤需警惕IPO和業績負面因素起到壓垮市場“最后一根稻草”的作用。
在上述分析思路下,華鑫證券認為,“現階段,根據A股‘久盤必跌’、‘不破難立’的趨勢,以及重要底部形成之前一般都有一個震顫性恐慌和跌出絕對價值的過程。當前階段的策略應是耐心等待,等待優質股跌出絕對價值、買入絕對價值時機的來臨。”
市場關注度:★★★★★
驅動周期:中短期
重點關注:2000點是否有效跌破
行業熱點/
◎房地產下行風險沖擊工程機械
隨著房地產銷量不振,其對產業鏈上下游的影響開始顯現。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高華證券將2014~2016年工程機械銷量增長預測下調了最多36個百分點,該券商稱,這樣才能“體現我們房地產業研究團隊對該行業兩年下行周期的假設:2014、2015年預期新開工面積下降17%、14%(1~4月同比下降22%)。”
具體就挖掘機而言,該機構目前預計,2014~2015年挖掘機銷量將同比下降22%、17%(原預測為上升8%和9%)。高華證券指出,機械利用率有惡化趨勢:“小松的中國挖掘機利用率4月同比下降11%,較峰值低34%。”
據最該券商對經銷商的調研顯示,目前經銷商“更注重應收賬款回收和二手機械銷售,而不是推銷新設備。”
市場關注度:★★★
驅動周期:中短期
重點關注:工程機械銷量是否低于預期◎水電或受益電價市場化
近來華電國際H股 “烏龍指”引發了市場熱議,盡管港交所宣布取消了相關成交,但細心的投資者或許會發現,華電國際H股股價從今年3月初的3.0港元漲至4.4港元,累計漲幅高達46%;華能國際H股亦從6港元左右漲至8.08港元,漲幅達35%。無獨有偶,A股黔源電力(002039,收盤價8.62元)近期走強,5月20日銀河證券前往公司調研。
那么,向來股性較差、長期被冷落的電力股為何會受到機構關注?
海通證券認為,原因是“火電盈利水平超預期,防御性凸顯”。該券商稱:“2014年以來煤價持續快速回落、且延續低迷,雖然電價同比下降,但火電一季度行業利潤率繼續提升,行業盈利水平遠好于市場預期。當前市場預期已經較為悲觀,行業估值水平安全邊際高(PB1倍左右、股息率月7%),可作為防御配置。優先選擇長期股息率高、或有一定潛在成長的企業,如華能國際、內蒙華電等。”
中信證券則看好水電。該券商稱,“2014年電力行業投資機會主要集中于:水電有望率先受益于電價市場化進程,看好持續高成長的國投電力及川投能源、具有注入預期及電價低估的長江電力;火電看好轉型清潔能源及海外市場的上海電力、內生增長迅速的內蒙華電及皖能電力。
市場關注度:★★★
驅動周期:中短期
重點關注:業績能否超預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