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熱點

每經網首頁 > 熱點 > 正文

傳統運營商再造:摸索移動社會的4G之門

2014-05-19 00:35:12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孫衛濤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孫衛濤 發自北京

這是業內已經形成的一個共識——移動互聯網時代,得入口者得天下。

4G時代,在加速移動互聯網到來的同時,也讓運營商自身加速了管道化的趨勢,紛紛開展OTT(OvertheTop)業務和流量經營,試圖搶奪控制權。

運營商加速管道化

運營商感受到管道化的迫切是由于微信等OTT移動互聯網應用迅速發展而產生的。在4G時代,越來越快的網速將進一步加速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這讓運營商的管道化趨勢也越來越明顯。

自2011年以來,以微信為代表的OTT等應用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發展起來。因為用戶習慣的改變,通過微信和QQ等OTT類產品發送信息為運營商帶來了不少的流量。但是,一個尷尬的局面產生了——運營商在流量上增量不增收,因為流量的收入難以彌補傳統運營商主營業務語音和短信業務的收入。

2013年開始,有運營商不斷發出聲音,要求對OTT產品進行收費,這主要以中國移動為代表。公開數據顯示,微信已經占用了中國移動60%的信令資源,但僅帶來了10%的移動數據流量。

事實上,運營商已經淪為一個為互聯網公司提供數據服務的管道,顯然運營商并不甘心。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副總工程師何霞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其實運營商已經做了很多努力來避免淪為管道化,開始是本能抵抗面對互聯網數據服務的沖擊,試圖采取限制或是差別定價的方式來應對,目前是主動出擊,開放合作營造共贏的產業生態圈。

但是,不論何種形式,運營商做OTT產品如同左右手互博。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認為,其實運營商并不忌諱管道化,相反地,管道是運營商的基礎,但管道產生的收益不足以支撐其獲得合理的收益,運營商必須突圍,尋找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新機會。

運營商的“去電信化”

對于避免管道化的問題,中國電信提出了去電信化。今年5月13日,在2014中國電信開放合作大會上,中國電信表示,要繼續加大開放合作力度,在重點領域嘗試多種資本合作方式打造新興業務。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國電信旗下的打造自己的移動互聯網核心產品的八大基地,截至目前,已有五家獨立成為公司化運作。

曾為中國電信基地創業導師的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李易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基地以前只是內部的創新部門,獨立成公司之后是獨立的法人代表,有獨立的決策權和財務權,可以引進外部資本和人才。

在這個問題上,虛擬運營商比傳統運營商看得更明白。蘇寧互聯網負責人潘志勇曾對記者表示,單純從運營商那邊批發語音和流量的價值是有限的,因為轉售價格高,但是流量上可以承載不同的信息服務,就像一杯水,可以純粹當水賣,也可以變成糖水賣,甚至變成可樂。

爭奪移動互聯入口

中國虛擬運營商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鄒學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虛擬運營商應借助自身業務搶占移動互聯網入口,在細分市場發力,實現從入口到平臺的粉絲經濟,形成移動互聯網時代下新的商業模式。

他認為,目前已經獲得虛擬運營商牌照的企業在新媒體、電子商務、移動游戲、終端渠道、行業應用、云計算、物流、第三方支付等領域可以重新定義移動互聯網入口格局,甚至實現顛覆。

運營商也在盯著這一入口。在此前的巴塞羅那通信展上,中國移動正式宣布,將通過“融合通信”構建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新的業務入口。此外,在2014年中國TD-LTE產業發展研討會上,中國移動董事長奚國華又重提,未來將用融合通信構建用戶全新業務入口,努力為客戶提供全新的4G體驗。

中國移動希望所有的運營商能夠互聯互通合作,在2014年底實現融合通信的試商用,2015年全面商用。

野村綜研通信戰略部副總經理陶旭駿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移動做融合通信真正的目的在于掌握移動流量入口。中國移動的融合通信是試圖重新建立一個基于網絡流量的生態系統,但是這并不容易,需要手機終端的支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有码日韩激情中文视频 | 性色的视频网站在线播放 | 亚洲乱码精品不卡 | 亚洲人成色4444在线观看 | 亚洲大乳高潮日本专区 | 中文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