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股市導讀

每經網首頁 > 股市導讀 > 正文

部分基金子公司收縮類信托業務

中國證券報 2014-05-14 07:22:12

 

即便沒有規范基金子公司發展的“緊箍咒”,基金業狂飆突進式擴張所帶來的后遺癥也已逐步為業內人士所認識。近期,個別基金子公司發布的旗下產品涉及風險的公告,更加劇了外界對基金子公司業務的憂慮。出于風險防控目的,多家基金子公司已逐步收縮類信托類業務。

井噴式發展藏隱憂

僅僅過去一年半時間,基金子公司就實現了高速的擴張。數據顯示,目前60多家基金子公司合計注冊資本32.13億元,平均4795萬元,與其1.38萬億元的管理資產相比,杠桿高達429倍。在業內人士看來,一旦爆發信用風險,以基金子公司自身的資本實力,在兌付上無法善后。

雖然這1.38萬億元的管理資產規模中,有相當一部分屬于“通道業務”,但一個不容回避的事實是,在金融同業業務的實務操作中,大量存在“抽屜協議”,一旦出現兌付危機,屆時很可能出現責任認定問題。而今年經濟持續下行壓力導致信托或類信托固定收益類產品兌付進入多事之秋,這成為業內一個基本共識。在此背景下,今年以來多位業內人士已經開始反思基金子公司井噴式發展所帶來的問題和隱患。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基金子公司爆發兌付危機概率尤甚于信托。在項目選擇上,基金子公司由于成立較晚并無太多話語權,又急于快速發展,因此接受了不少被信托挑剩下來的項目。

正是在此背景下,近期證監會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從事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風險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確不得開展資金池義務,不得通過“一對多”專戶開展通道業務,通道業務要在合同上明確風險承擔主體和通道功能主體。

“彎道超車”遇挑戰

過去幾年,A股市場低迷促使基金公司急于找到一片新的藍海,基金子公司的類信托業務成為“諾亞方舟”。大力快速發展子公司業務,一度成為中小基金公司尤其是新基金公司謀求“突圍”的有效路徑。一些公司也的確借此實現了資產管理規模的躍升,甚至為公司貢獻了不菲利潤。但隨著子公司業務風險逐步顯現,這一“彎道超車”路徑還能否行得通,成為擺在從業者面前的一大疑問。

業內人士指出,基金公司的優勢在于市場風險的把握和標準化資產的管理,對于信用風險管理和非標資產的創設缺乏經驗,因此縱容子公司無節制發展類信托業務無疑會為自己埋下一顆地雷。

事實上,在前述通知出臺前后,出于風險防控目的,諸多基金子公司已經開始逐步收縮類信托類業務。

業內人士表示,以子公司業務為發展重心的基金公司,在未來一個階段需要積極調整方向應對,發展速度將會受到一定程度影響,不過這種調整利于行業長期健康發展。

責編 何劍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久久亚洲精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男人的天堂色偷偷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乱码 | 久久久久99狠狠综合久久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