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07 00:17:23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楊玨軒 發自廣州
每經記者 楊玨軒 發自廣州
經歷了最初的野蠻生長后,P2P行業逐漸進入后擴張時代:雖依然在跑馬圈地,但監管、行業規則在逐漸形成,良性淘汰開始出現。在這一背景下,最初那種利率畸高的平臺銷聲匿跡,但成熟的風險定價機制遠未完成,宣傳推廣成了P2P產品風險定價的一個重要環節。同時,由于平臺問題頻發,使得投資人對平臺的信任趨于脆弱,危機公關對P2P行業而言也越來越重要。種種因素交織下,作為網貸平臺對外宣傳的窗口,媒介人才開始變得越來越“緊俏”。
P2P公司高薪求“媒人”
近日,多位P2P平臺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迫切地想找一位稱職的媒介經理。中匯在線運營總監潘春雨就是其中之一。
潘春雨向記者表示:“一個成型的好平臺,利率在15%~20%之間,而一線平臺利率在15%以下。這就是企業形象問題,一線平臺不見得風控及業務模式一定比其他平臺安全,但公眾形象決定了他們可以吸引更多人群。所以對P2P平臺而言,企業形象和公眾宣傳很重要。”
“所有行業都需要宣傳推廣,但P2P行業對媒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萬惠投融總經理胡新告訴記者,“P2P行業發展極為迅速,一個發展迅速的行業,就更迫切地需要媒介人才來推動它的發展。且這個行業的特點讓它對媒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胡新向記者表示,目前存在這樣一種現象:有些很好的P2P產品,因為宣傳不好而賣不出去;一些很一般的P2P產品,因為宣傳突出而一售而空。他舉了一個這樣的例子:“我們公司有一款產品,利率相對于其他的P2P產品沒有優勢,大概在10%左右,但風險非常低,相對風險評級一樣的傳統金融產品還是很有優勢,但因為宣傳不到位,投資人并不了解,也就賣得不好。在跑馬圈地的過程中,我們就需要更專業、更行之有效、更有互聯網特質的推廣策略。”
為了解決宣傳的問題,不少平臺開出高薪并以股權作為激勵來拉攏媒介人才,但效果卻并不太好。對此,潘春雨對記者表示,行業未來的不確定性對媒介人才的進入形成阻力,而互聯網金融的迅速崛起又創造了大量的媒介人才需求,因而媒介人才對P2P行業來說是供不應求的。“就算挖到這樣的人才,綜合成本也比較高,對于盈利能力暫時相對有限的網貸平臺來說,可能也難以承受。”
P2P亟待提高危機公關能力
近期,P2P行業再度出現錢海創投被查、深圳旺旺貸失聯、卓忠貸消失等情況,據網貸之家統計,今年以來,已經有超過30家網貸平臺出現了問題。
不過,萬惠投融總經理胡新則更多地看到了行業向上的一面,他把目前的網貸行業比喻成為一個十二三歲的青少年,“仍處于快速生長時期,雖難免會有一些青少年叛逆心態,行業里面也會有一些問題,但主流還是往上發展。”
但總的來說,P2P平臺野蠻生長的階段已經過去。雖然依然在跑馬圈地,可監管、行業規則在逐漸形成,以畸高利息吸引投資人的行為基本銷聲匿跡。近日出現的百度高調整頓P2P廣告,宣傳口徑進一步規范、收窄等現象,都是P2P平臺急需“媒人”背后的行業現實。
P2P研究咨詢機構棕櫚樹研究員洪自華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P2P起源于民間借貸,由于歷史和輿論導向的原因,人們對民間借貸的印象比較負面,這種負面的印象在一定程度上轉移到了P2P身上。因而對P2P平臺而言,吸納媒介人才,進行危機公關、建立社會信任是項重要的工作。
“現在出事的平臺比較多,投資者對這個行業的疑慮比較多,容易把這個行業同非法集資聯系起來。同時,社會和官方對民間借貸從觀念上存在歧視。另外,這個行業即將被納入國家監管,這對行業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從輿論上引導社會和官方更多地從積極層面看待這個行業非常必要。”洪自華向記者分析表示,“所以P2P行業亟待提高本身的危機公關能力和輿論影響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媒介人才的作用非常重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