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2 01:21:26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曾劍
每經記者 曾劍
4月18日,亞廈股份(002375,收盤價25.00元)發布公告稱,公司對股票期權激勵計劃第二個行權期的激勵對象作出了調整。包括公司董事長丁海富、副董事長王文廣等13名激勵對象均以個人資金原因為由放棄了第二次行權。
然而,就丁海富、王文廣的情況來看,似乎并非“缺錢”之人。
13人放棄期權“福利”
據亞廈股份4月18日公告顯示,因公司股票期權激勵計劃首次授予第二個行權期激勵對象中的丁海富、王文廣等13人因個人資金原因放棄本期行權,劉歆、鄭軍倫、許以斌因離職取消本次及后續尚未進入行權期的股票期權。經過調整后,第二個行權期激勵對象由23名變更為10人,可行權數量為90萬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1.40元/股的行權價格較亞廈股份18日收盤價折價15.38%,一旦激勵對象選擇行權,其所行權股票將有浮盈。那么,為何公司董事長等對這份期權福利卻無動于衷呢?
2011年,亞廈股份推出一份為期6年的股權激勵計劃,擬授予激勵對象410萬份股票期權,首次授予370萬份,獲授激勵對象25名,包括董事、總經理丁海富(獲授25萬份)、董事、副總經理王文廣 (獲授25萬份)、副總經理俞曙(獲授25萬份)等。行權有效期內激勵對象可按照25%、25%、25%、25%的比例分四期行權。
此后,隨著亞廈股份先后實施了10轉10派2.5(含稅)、10轉5派1.3元(含稅)的分紅方案,公司首期授予的股票期權數量由370萬股調整為1050萬股。上述各高管的獲授的期權數量也隨之發生變化,丁海富、王文廣、俞曙獲授股票期權總數均增至75萬份。
2012年9月,亞廈股份公告稱,除1名激勵對象放棄、3名激勵對象不符合激勵條件外,其余21名激勵對象均考核通過,滿足第一期的行權條件。此后,這些激勵對象以21.50元/股的行權價格逐漸完成第一期行權。其中,丁海富、王文廣、俞曙均分別行權18.75萬份.激勵對象第一期行權所獲股份鎖定6個月,2013年4月8日解鎖。
董事長去年套現逾2000萬
然而,當同樣的賺錢機會又一次擺在這些激勵對象面前,其中的大部分人包括公司董事長、副董事長卻選擇放棄,讓不少投資者覺得費解。
為進一步了解情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亞廈股份,公司證券部人士表示,激勵對象放棄行權確實有苦衷:首先,第一期行權已花費數百萬元,對于一些激勵對象而言,若要實現第二期行權,需個人從銀行貸款或其他方式籌集資金,壓力太大;其次,按照國家稅收政策,一旦激勵對象行權,就要按照行權價及行權日當天的市價差額征收個人所得稅,激勵對象需承擔較高稅收成本。
那么,亞廈股份相關高管到底缺不缺錢呢?
據亞廈股份高管持股變動數據顯示,公司董事長丁海富于2013年5月23日、5月24日、6月28日、7月11日分四次減持亞廈股份66.79萬股,套現金額達2029.15萬元;副董事長王文廣則分別在2013年5月23日、12月31日減持亞廈股份26.79萬股,套現711.15萬元。上述兩位高管第二期行權所需資金分別為401.25萬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