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4-03-11 11:43:11
上海國資整合再掀高潮。知情人士透露,國泰君安擬以自籌現金的形式從上海國際集團收購上海證券51%的股權,而兩家公司的整合也有望在簽署協議后迅速展開,以徹底解決并購后母子公司之間可能存在的同業競爭問題。
⊙記者 田田 浦泓毅 ○編輯 李劍鋒
上海國資整合再掀高潮。知情人士透露,國泰君安擬以自籌現金的形式從上海國際集團收購上海證券51%的股權,而兩家公司的整合也有望在簽署協議后迅速展開,以徹底解決并購后母子公司之間可能存在的同業競爭問題。
資金或100%自籌
上海證券某股東方人士告訴記者,國泰君安收購上海證券既是一場自上而下的國資整合,同時也有望徹底解決國泰君安上市過程中涉及的“一參一控”問題。本次收購有望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國泰君安先以現金方式收購上海證券51%的股份。未來,在國泰君安順利登陸A股,不排除將剩余的49%的股權再行注入。
去年底,上海市政府正式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上海國資改革促進企業發展的意見》。其中第5條中明確提出,推進企業上市發展規范運營。利用國內外多層次資本市場,推動企業整體上市、核心業務資產上市或引進戰略投資者,成為公眾公司,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經營機制市場化。國泰君安與上海證券的控股股東均為上海國際集團,持股比例分別為46.74%、66.67%,因而不符合證監會規定的“同一單位、個人,或受同一單位、個人實際控制的多家單位、個人,參股證券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兩家,其中控制證券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一家”的規定,俗稱“一參一控”。
“收購方式很可能是現金收購且有望全部出自國泰君安的自籌資金,但應該不會一次性全部支付。”上述股東方人士透露。
某華東大型上市券商董事總經理也認為,從操作層面看,自籌資金收購是本輪券業并購的最可行方式。
整合有望年內完成
“解決了舊矛盾,不過也引入了新問題。”知情人士透露,若國泰君安控股上海證券順利實施,則有可能引發同業競爭的問題。
這一觀點也得到投行保薦代表人的認可。“同業競爭的問題一直被監管層所重視,在對擬上市公司的審核過程中,同業競爭是監管層審核的一個重要標準。無論是全資收購,還是絕對控股,證券公司都要面對收購后的內部整合。” 上述保代表示。
根據修改后的《證券公司設立子公司試行規定》,券商與其子公司、受同一券商控制子公司之間不得經營存在利益沖突或競爭關系的同類業務。若證券公司已通過設立、受讓、認購股權等方式控股其他證券公司的,應當在該規定施行之日起五年內避免同業競爭問題。
這意味著,為了避免和上海證券形成“同業競爭”,國泰君安需要在收購的框架意見達成后,盡快拿出整合方案。
“據了解,兩家公司收購安排非常緊湊。”知情人士透露,為了不耽誤國泰君安的上市進程,預計兩家公司的整合速度空前,最快有望在3至6個月內完成:一些強勢部門如經紀業務,或者發展較快的創新業務如基金評價中心、新三板等的整合力度會相對和緩,相對弱勢的部門可能或變動大些。
歷史經驗表明,券業并購序幕拉開后,后續整合過程通常復雜冗長。華泰證券收購聯合證券就經歷了兩輪重構,從“劃江而治”到“劃業務而治”,整個過程耗時數年;而近期另一券業并購大案——方正證券全資收購民族證券100%股權,根據其公布的方案,整合期限也定在5年以內。
原文鏈接: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quanshang/qsyj/20140311/012718465487.shtml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