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記者在路上

每經網首頁 > 記者在路上 > 正文

個人信息安全“防火墻”在哪兒

每經網 2014-03-10 12:45:54

文/韓冰

剛要買房,就有裝修公司、中介發來短信;剛買車,就有保險公司打來電話;剛去做產檢,就有推銷奶粉的找上門來……推銷人員怎么知道這么多?情報信息怎么就如此精準?當然,這是因為你的信息被賣了。

移動互聯時代,消費者猶如“玻璃缸里的金魚”,借用互聯網界一句著名的話,“你不知道網絡的另一端是一條狗還是一個人”,而在你注冊各種信息的時候,你的姓名、年齡、手機號碼、家庭住址,甚至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都有可能被“賣”了。

政協委員楊元慶說,65.5%的網站存在安全漏洞,過去一年,中國網民在網上的損失接近1500億元人民幣。而另外一項調查數據也顯示,2013年下半年,超過七成的中國網民遇到過安全問題。

個人信息泄露的環節和渠道太多,而且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撐下,只需要零星的一點信息就有可能深度挖掘出個人的詳細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原本只是上網沖浪的我們,很有可能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被“裸奔”。

其實,關于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建議,前幾年就有很多人在提。為何現在還有如此多非法獲取和買賣個人信息的情況?楊元慶說,現行立法不夠系統完備,有的沒有規制,有的缺乏可操作性,非法泄露和倒賣個人信息的違法成本太低,未形成足夠的法律威懾力。再加上一些人因為法治意識淡薄,在網上任意發布他們的信息,對社會整體誠信提出嚴峻挑戰。

事實上,我國的網絡立法內容基本都是法規層面的,在法律層面上專門轉對網絡信息保護的條例幾乎沒有。在打擊網絡犯罪方面,《刑法》有比較周密的保護,《刑法》修正案還增加規定了故意竊取、泄露個人信息行為的刑事責任。但是,《刑法》畢竟是社會正義的最后救濟手段,現在網絡上的很多行為往往還都達不到追究刑事責任的程度。

所以,包括楊元慶在內的很多代表委員都建議,應該出臺個人信息保護法,并且應該注意社會誠信建設,讓尊重和保護公民個人信息成為一種自覺、一種習慣。

不過,如楊元慶所說,現在很多領域,非法獲取和買賣個人信息已經發展成黑色產業鏈。這也就意味著,個人信息被出賣給商業機構,可能涉及很多環節、很多部門。如此看來,確保個人信息的安全也并非立法部門一家之事。所以,有人大代表提出來,網絡安全和信息保護應該打破“九龍治水”的管理格局,推動個人信息安全的統籌管理。

對咱普通百姓來說,個人信息安全這事兒真得好好管管,畢竟,誰都不愿意做“玻璃缸里的金魚”。

責編 劉燕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一线久久 | 又紧又爽精品一区二区 | 婷婷色中文字幕综合在线 | 性网址在线观看 | 香蕉网伊中文在线字幕视频 |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