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06 01:11:58
這一次,從糧油食品貿易、加工起步的中糧集團盯上了自己的海外同行,并且胃口不小。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趙陳婷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趙陳婷 發自北京
將曾經“三大糧商”之一的華糧集團正式收編之后,中糧集團此次將目光重點投向海外市場。這一次,從糧油食品貿易、加工起步的中糧集團盯上了自己的海外同行,并且胃口不小。
日前,收購年銷售額超過170億美元的荷蘭全球農產品及大宗商品貿易集團Nidera的話音剛落下,中糧集團正洽談收購新加坡上市公司來寶集團農業事業部的消息又再度襲來。
“中糧入股Nidera是與中糧‘打造具有國際水準的全產業鏈糧油食品企業’戰略目標一致的,是中糧向全球布局邁出的重要一步。”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這樣評價并購Nidera。
艾格農業分析師馬文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隨著中國農產品進口量越來越大,收購Nidera有助于提升中糧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不過,相比全球四大糧商,中糧應該更多關注海外市場,積極參與農產品的全球貿易。
糧食進口需求驅動
據了解,本就肩負著為中國開展糧食進出口貿易任務的中糧集團,是跨國糧商進軍中國市場的橋梁。即便如今的中糧集團已經將觸角伸向了金融服務、地產等諸多領域,但成立時定下的初衷仍舊沒變。
作為中國最大糧食貿易集團,中糧在海外市場更青睞收購規模較小的資產。在尋求入股年銷售額超過170億美元的國際農產品主要貿易商Nidera之前,中糧集團在2011年以約1.36億澳元(約合1.2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澳大利亞糖業生產商TullySugar,此外還在智利和法國收購了葡萄園。
事實上,市場方面最先傳出的消息是,中糧一開始尋求的僅僅是Nidera的少數股份,當初擬收購的股權價值約為2.5億美元。但最終中糧官網公布的信息顯示,中糧拿下了Nidera51%的股權。
盡管中糧方面并未透露此次交易的對價。但據《南方都市報》報道,來自Nidera業務主要所在國——阿根廷的消息顯示,中糧拿下Nidera公司51%的股權,成交價在10億~20億美元之間。
按照交易雙方的表態,這次并購,雙方是各取所需。
中糧集團總裁于旭波表示:“Nidera在巴西、阿根廷和中歐地區擁有強大的糧食采購能力平臺和全球貿易網絡,可全面延伸中糧在全球的貿易網絡,獲得新的發展機會。”
Nidera首席執行官TonvanderLaan則認為:“Nidera非常看重中國乃至亞洲市場,一直在尋求強有力的合作伙伴,與中糧的合作是Nidera理想的選擇,是符合雙方利益的戰略合作。”
這背后,不得不提的是,國內對糧食進口與日俱增的需求。
據新華網報道,“十五”和“十一五”時期,我國糧食凈進口一改過去交替增減局面,呈現出直線上升態勢。2009年與2003年相比,我國年度凈進口糧食增加4841萬噸,增長了9.1倍,年均增長112.6%。2012年我國糧食進口全年超過了7000萬噸,而到了2013年,我國谷物進口接近1500萬噸,大豆進口突破6000萬噸。
在馬文峰看來,中國這幾年的農產品進口量非常大,如此龐大的農產品進口需求對于所有的貿易公司都有很大的誘惑力。而最好的途徑就是通過海外并購形成自己的流通渠道,這樣才能更得心應手。
類似的運作,中糧此前就已經嘗到了甜頭。我國是世界食糖進口大國,一直依靠進口來彌補供需缺口。隨著國內市場對食糖需求不斷增加,食糖進口量不斷攀升。2011年,中糧集團宣布已持有澳大利亞Tully糖業接近99%的股份。當時有業內分析師表示,中糧此番收購,除了擴大食糖的加工能力,還可降低生產成本。
國際大糧商的雄心
在寧高寧看來,并購Nidera只是中糧躋身國際大糧商的一個開始。“中糧入股Nidera是與中糧 ‘打造具有國際水準的全產業鏈糧油食品企業’戰略目標一致的,是中糧向全球布局邁出的重要一步。”寧高寧公開表示。
作為中糧在海外收購的第一家跨國糧商,Nidera在全球的觸角足以證明中糧這次的起點并不低。
公開資料顯示,Nidera年銷售額超過170億美元,目前在18個主要進出口國家從事當地分銷和國際貿易業務,產品售往全球超過60個國家。
而傳聞中的另一個并購對象大宗商品貿易商來寶集團,總部設立于中國香港,1997年在新加坡上市,目前中投公司持有來寶15%的股權,其農業板塊曾運作獨立上市未遂。
路透社引述消息報道,中糧集團正洽談收購來寶集團農產品事業,對該事業的估值大約為10億美元。
昨日 (3月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中糧方面了解并購來寶集團農產品事業的情況,但中糧方面相關負責人并未就此給出更多信息。
不過,有消息稱,雙方目前的談判涉及建立合資公司而非收購。據星島日報報道,來寶曾在周二發表聲明稱,目前正與一財團就旗下農產品業務組建合資事業進行洽商,但并未透露對方是否為中糧集團。
馬文峰告訴記者,Nidera能夠拓展中糧的進口源,保證穩定的農業資源供應。但中糧的目光不應該僅僅局限在中國市場,還應該更多參與農產品的海外貿易。“如果僅僅是為了保證中國的糧食安全,沒有大力開發海外市場,這樣的收購是沒有什么價值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