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02-28 08:59:06
近日,華潤信托穩益系列6號和7號(以下簡稱穩益6號或7號)劣后級投資人均被曝出虧損,其中,穩益6號次級受益權投資人虧損37%,穩益7號虧損約達26%。
每經編輯 鄧莉蘋
每經記者 鄧莉蘋 發自深圳
由于連續兩款產品被曝出巨虧,華潤信托最近引起較大關注。
近日,華潤信托穩益系列6號和7號(以下簡稱穩益6號或7號)劣后級投資人均被曝出虧損,其中,穩益6號次級受益權投資人虧損37%,穩益7號虧損約達26%。
華潤信托相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由于遭遇債市“黑天鵝”,諸如券商資管的類似理財產品都面臨著一個虧損的狀態,這更多的是一個系統性風險。
盡管該類產品亦有部分獲得較高收益,但在私募和信托人士看來,普通投資者對這樣的高杠桿的次級投資仍應謹慎對待。
兩款產品出現巨虧
前述這兩款產品均是結構化信托產品,產品分為優先級和劣后級。
穩益6號全稱為“華潤信托·穩益6號(興拓-三寶2期-中銀債富)結構化固定收益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該信托計劃于2012年12月28日成立,2013年12月27日終止。
穩益6號的發行材料顯示,該產品預計規模為5億元,托管銀行是中國銀行,優先級信托資金的年化收益率為5.4%,由中行4.5億元資金配置。
根據投資者提供的該產品推介資料,除了優先級的一般投資者的預測年化收益率為10%~15%,該收益來源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債券的固定票息;二是中行5.4%固定收益和債券固定票息的息差部分。
但在最后清算時,這款產品表現不如預期,一位投資人表示,他的100萬資金最后只拿到了62萬,虧損了近38%。
根據華潤信托官網公布的數據,穩益6號在正式成立后不久的2012年12月31日收盤,其凈值為0.9998元;2013年3月29日,凈值為0.9992元;2013年6月28日為1.0007元,但到2013年9月30日又跌到0.9797元。
根據華潤信托的信息,2013年6月份第一期優先信托資金到期時,已向優先受益人分配到期的優先信托計劃利益,到期優先受益權對應的年化收益率為5.4%。
而穩益7號“(興拓-青騅-中銀債富)結構化固定收益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的情況也和穩益6號情況類似,該信托計劃于2013年2月5日成立,于2014年2月4日終止。根據當時的推介材料,產品預計發行規模2億元,中國銀行的資金認購15000萬元優先級,個人投資者購買對外發行的5000萬元次級。而到最終清算時,這款產品最終凈值跌至0.7339元,次級投資者虧損26.61%。
華潤信托相關人士表示,這兩期產品造成虧損主要是2013年遭遇債市“黑天鵝”,很多同類產品都普遍面臨虧損,而此前很多同類型的產品有實現較好的收益。
亦有同類產品大賺
事實上,除華潤信托之外,其他信托公司的多款同類產品也面臨虧損。根據私募排排網公布的數據,截至2014年1月30日,債券投資結構化信托有14款單位凈值小于1,其中外貿信托占有7款。
上述數據顯示,華潤信托的穩益7號當時的凈值是0.9332。此外,華潤信托穩益系列的華潤信托穩益14號、穩益15號和穩益16號產品截至2013年12月3日的凈值也不理想,其凈值分別為0.9662、0.9969和0.9600。
不過,雖然這類產品面臨虧損的較多,但也有表現較好的產品。比如中海信托———浦江之星22號在1月30日單位凈值達到1.1362,成立以來的絕對收益率為20.11%。
華潤穩益系列此前也有產品實現了不錯的收益,根據私募排排網公布的信息,華潤信托———世紀耀之次級的清算收益達到了12%。
根據華潤信托官網的資料,華潤信托·穩益2號(世紀耀之)結構化固定收益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于2012年10月9日成立,于2013年10月8日終止。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作為優先級委托人,享受5.4%的預期收益率,杠桿比例不超過9:1。
一位信托分析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虧損可能和投資策略有關,但也有可能和系統性風險相關。
分析師:普通投資者應慎對“結構化”
私募排排網高級研究員包桂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由于結構化產品的杠桿設計,所以這類產品如果產生虧損也會比較嚴重。
最近幾年,結構化的信托產品呈增長態勢。根據私募排排網提供的資料,2011年結構化信托產品大概為300多款,2012年為600多款,2013年則超過了1000款。
用益信托分析師陳光金表示,現在很多傳統(非結構化)的信托已經不能吸引客戶,這種結構化的設計,優先級能保證一定的收益,也比較受到客戶青睞,所以發行量也在不斷增加。
他表示,普通投資者最好選擇優先級,優先級和其他信托產品類似,通常可以保障一定的收益。次級風險較大,一般來說更多是機構投資者。而如果普通投資者要選擇次級,可以選擇杠桿較小的,比如一般比例都在1:1和2:1,杠桿過大會增加投資風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